营销培训中的自欺欺人

   2023-09-13 互联网2330


  和新加坡、香港著名华人广告专家嘎纳、纽约广告评委林俊明、莫康孙共同讲授广告的市场定位但是这种培训对于一个制造型企业的老板来说就有些不对位了,他的企业有一个正常的渠道流程,你不能让老板在这样的渠道终端控制一个环节,让他接受最基层的培训。老板跟着一群业务人员又是在销售培训现场跳舞,又是蒙着眼睛猜字、猜颜色呀什么的。这都是业务人员做的,你说老板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中国企业的这些老板真是辛苦啊,平时紧张得不得了,想学习还是一些不适合的,最后有些老板就自我安慰:就算今天放松了。你放松到海边、上森林去啊,到这儿干嘛来了?有的老板觉悟了,没觉悟的还觉得这个挺好。

  有个台湾的培训师,是做个人激励培训的,有些老板把他请到企业内部去做培训,培训完了企业的几个高级主管都走了。企业本来是想做团队建设培训的,而他却是鼓励个人奋斗的,这位老板等于是花钱把人家请来做内部分解。

  所以说,从利益上讲,企业分不清楚哪种培训适合哪种不适合。而有些基层的业务人员就愿意听销售技巧课,因为是老板掏的钱、公司组织的。他没想自己该学些什么,就觉得我今天必须得来,这一天一定要熬下来,所以就愿意听笑话,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对于培训,老板有意识,下面的人没意识,造成老师在课堂上讲笑话、讲故事,学员才愿意听。所以台湾做保险的培训课到大陆来很畅销,为什么?他们讲的是鼓动个人怎么去奋斗,都是用故事来讲,谁也不愿意去硬性地推销。结果对培训师的培训也开始畅销了,都说当培训师很挣钱,于是现在是一拨一拨地开训练培训师的课。一个培训师训练出最快的两星期就行了。这种能讲些什么东西呢?真是令人怀疑。

  说到用两星期把培训师培训出来,这也很简单,就是培训一些自己不能开发课程的老师,这些人不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给一个课程提纲,别人做好的,让你先背下来。然后,你一天把这个课分七个小时,一小时只讲三个问题,具体的时间分配如下:50分钟讲课,休息10分钟,50分钟里面讲三个课题。先把概念弄清楚了,再讲一遍,然后把案例放在里面,再找一个故事衔接上,最后讲一个笑话。下一节课依然是先做概念解释,再讲一个案例,再说一个笑话,还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什么地方是一个高潮,再讲一个整体的总结。这么一堂课就完了。如果是七个小时,你得背七段。你这么讲一天,大家绝对都很轻松,什么时候是高潮,什么时候讲案例,提前备好课就是了。然后过两个月再开发一个课程,这样一年能开发两到三个,一个老师讲两三年就有四五个主题可以讲了。他如果有些口才,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但这些要靠自己发挥了,有些朗诵条件好的在课堂上可以慷慨陈词;有的人可能调侃能力强一点,语言运用得好一点,他们个人都有发展,这是基本规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