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体系 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2023-05-12 互联网3530


  3、城乡改革不平衡促进了城乡差距的扩大。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失衡,农村制度供给滞后,各种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并取得明显效果,而农村的改革国家从宏观上重视不够,事关“三农”问题方方面面的改革都远远滞后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新产生和积压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既侵害了农民的权益,又使城乡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一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滞后,民间金融发育受阻,造成金融组织结构单一,资金供给总量偏少,引起农民贷款难;二是土地征用制度落后,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充分体现,集体所有的土地既不能进入一级市场,也不能进入二级市场,造成大量农民失地、失业又失利;三是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造成财政补贴资金大量增加,农民的种粮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城乡二元制度改革进程迟缓,导致公共资源占有不公。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建议

  城乡统筹必须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谋划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走城乡统筹、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发展路子。为此,必须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

  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规划先行,做到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来考虑城乡的架构、产业的分布、功能的配套,以利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式和工作指导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需要在政策、投入等方面予以体现和保证。在研究和配置生产力时,把城市和农村放在国民经济这个大盘子里一同进行考虑,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有效组合。要进一步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在此基础上市区和各县都要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切实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突破城关镇的局限,与村庄布局规划相衔接,以此为指导合理确定并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共设施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条件。统筹发展的规划由政府办牵头,发改委、农业局等部门具体操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