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工农兵服务” 其忽略品牌定位

   2023-11-15 互联网1820


  消费者群体可以按照年龄来划分,也可以按照消费者的经济能力来划分,还可以从职业、性别等其他方面来进行划分,这些划分我们称为市场区隔。通过把消费人群进行初步的区隔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到很细的一个产品概念,我们也叫它为市场细分。从具体表现上说,我的品牌到底在哪个点上区隔?是高档的、低档的还是中档的?我们在哪个区隔的空间中再进行具体的产品细分,是个性化的,还是差异化的?这些都需要做很具体的定位。

  满足需要的是产品不是品牌

  如果企业说自己的品牌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那么可以说它根本是没有定位的,它把所有人的情感认同归一了,认为自己可以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这种情况只有在产品的需要利益一致的时候才会出现。比如说,在满足温饱的初级阶段,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这时企业可以说自己的产品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但到了需求阶段的时候,人们的利益需求已经开始产生差异,单一产品已经无法包打天下了。

  满足了需要的基本价值,就无法满足欲望价值

  白酒行业有四种类型的酒:清香型的汾酒,浓香型的五粮液,酱香型的茅台,兼香型的西凤酒。这四大名酒有各自的酿造方式,从口味来说各有所长,它们满足了不同口味的人群。在上世纪80年代时,这些酒的价格都差不多,只有茅台因为以前在国际上获过奖,价格稍微高一点。后来五粮液调整了价格,而汾酒没有变。当时中国的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汾酒那时提出要做“广大工农兵都能喝得起的酒”,没有人觉得这句话不好,可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它把不同层面的消费群体都囊括起来了,缺少明确的定位。这实际上是做了一个没有区隔人群的定位,也就说这个酒成了一个大众消费的大众品牌。既然是做了大众品牌的定位,就不能卖高价钱。五粮液却技高一筹,做了一个高价值的定位,把价格提起来了。

  汾酒不想提价,想做得面更广、量更大,就提出这么一个市场口号。其实那时候白酒消费量大的,主要都是业务人员,他们在酒店招待客户,想要签单做成生意,就必须得喝酒。招待客户的时候,到底是请人家喝“广大工农兵都喝得起的酒”呢,还是喝高价位的酒呢?你要是请客户喝汾酒,那人家就会认为你怠慢了他,心说:“就这样,你这单子还想签吗?”所以当时就有很多人消费五粮液,造成它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高,价格也不断往上提。等五粮液的价格提到100块钱左右的时候,汾酒就撑不住了,怎么办呢?它想改变策略也进行提价,但消费者不干了,因为你原来定位的是“广大工农兵群众”,这时工农兵群众就会说,你本来是面对我们的,你干吗要提价呀?结果你一提价他们干脆就不买了。你的群体不买了,别的群体又不认识,结果就搞得很尴尬。再比如北京的二锅头,它确实赢得了很多老百姓的认可,因为它的价格非常低。现在二锅头也有做精品装的,但它同时还是要保留以前那些档次的产品,几块钱一瓶,这它不敢提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