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2023-03-08 互联网4710
核心提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区教育相比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尤其是农村村级小学教育更是堪忧。以xx区为例,2003年初在校小学生98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区教育相比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尤其是农村村级小学教育更是堪忧。以xx区为例,2003年初在校小学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学点10个,其中在校学生不足50人的学校就有12所,“一师一校”的教学点6个。分散办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师兼多课程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布局与办学条件的改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学校分散点多、教师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成为制约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

  学校布局不合理,村小点多面广,教育经费很难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经费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样,浪费很大;师资本来就不足,面对班额严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教师力量更是提肘见襟;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现新的危房,给学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解决这个难题,当然是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但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农村边远山区生源不足、上学路途较远,特别是由于撤并学校后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并没有大的改变,村民们不满意、不同意,致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最佳的解决。

  xx区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做法,为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创出一条好途径。

  该区认为只有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中创新办学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才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而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则是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覆盖面扩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留守学生无人照顾等新情况的有效办法,是从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的最佳选择。为此,该区抓住蛤湖乡撤并到湖边镇、蛤湖中学撤并到湖边中学的契机,在原蛤湖中学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小学,原蛤湖乡区域只办蛤湖小学一所寄宿制完小,其余完小改为一、二年级教学点。

  通过一年的办学实践,蛤湖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