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感悟表达 优化作文教学

   2023-03-08 互联网4960


  “我仔细观察:橘子的表面很光滑,橘子皮的颜色是红里带黄的,形状呈扁圆。

  我把橘子剥开,发现一瓣瓣橘子圆圆地围成一团,一共有十一瓣,一瓣橘子就像一轮新月,上面布满了又细又长的白丝。

  我剥开一瓣橘子,它的皮薄得几乎一触即破,果肉黄色,晶莹多汁,里面有两粒圆滚滚的像鱼眼一样的核。

  我把橘子放进嘴里,真是甜如蜜。”

  在这一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分层感悟出写作方法。通过大家的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博采众长,既提高了自己的鉴别与欣赏的能力,又培养了对照自己,来写文章的能力。

  这一过程是内化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学生通过对例文地讨论,不断感悟,而形成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而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经验的积淀,又有赖于对例文地理解纯熟程度,熟则能悟,悟则能化。

  (三)批改评赏,感悟写作意境。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按传统的习惯是老师批改,学生等待老师的成绩评定。这样,一篇习作只是某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单项交流,学生缺乏参与,更谈不上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就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交流作文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评判、审定能力,让他们在读、评、议、改的过程中,强化练习,能举一反三,拓展视野,从而达到“写一篇,学多篇,吸收多篇”的效果。

  1.集体评议。

  我先阅览一遍学生的习作,将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印好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在读读、划划、改改、写写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引出讨论、评议,从而比较优劣。这样无论是作者、评者在边看边议中,互相学习,学会了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把写作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使他们从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受益。

  2.互相批改。

  在学生互批时,我针对习作的内容,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分组互相批改。这样既激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