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才杀手”的几种情况

   2023-09-13 互联网2230
核心提示: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才杀手”角色,这些角色有些是人的角色,有些是物的角色。  一、人的角色  在现实生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才杀手”角色,这些角色有些是人的角色,有些是物的角色。

  一、人的角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扮演着“人才杀手”的角色,在职场上掌握着员工职业生涯生杀大权的大大小小的主管们,他们在言语、行动和表情上的一些表现着实体现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杀手”的角色。

  言语杀手:老说某人无能力,在某个地方不行,下属犯了错误只是一味地批评抱怨,而不让他知其所以然,这样下属就会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行动杀手:安排工作时交待的过分详细,不给下属留空间,导致下属丧失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扼杀了创新及负责精神;

  表情杀手:经常对部分人表现出鄙夷、淡漠、烦躁,或是对下属的创新不屑一顾,下属就会认为自己不行而失去上进心。

  二、物的角色

  除此之外,在职业生涯中还有一个无形的“人才杀手”,那就是外语。

  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外语在考研、晋职过程中被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它扮演了“一票否决”的角色。专业课成绩可以不合格,业务贡献可以不突出,甚至于你可以没有创造性,可以没有个人的观点和主张,可以盲目报考,可以搭车申报,但外语绝对不能不及格。外语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人才杀手”,作为帮凶的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后者同样拥有“一票否决”的效力,同样也让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面对一步之遥的高级职称只能望洋兴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