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VS可口:纯粹坚持与激情改变

   2023-05-12 互联网3770


  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后,其品牌“年轻化”的倾向更加明显,一贯采用“漫天撒网,普遍捞鱼”策略的可口可乐,逐渐把广告受众集中到年轻人身上。广告画面突出激情、活力,形象代言更是青春飞扬,1999年起用泼辣、野性的张惠妹,接着又是年轻偶像谢霆锋,2001年又推出当红偶像张柏芝,如今刘翔、余文乐更属绝顶新鲜一代。

  除广告宣传以外,可口可乐还通过公关活动积极与年轻人沟通,如赞助世界杯、NBA、奥运会以及冠名电子竞技大赛等。2005年,联手九城推广《魔兽世界》,推出icoke.cn网络平台与年轻人进行更好的沟通正是年轻思想的延续。

  被百事“称为”“老土、过时、落伍”的可口可乐,并没有丧失青春的激情。遗憾的是,它没有将美国精神很好的融入自己的年轻路线中去,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对它产生品牌多变的印象。

  年轻人思考最多的是未来,中老年人则喜欢回忆过去。一个年轻人要向别人说明他自己年轻,就会大谈特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一个中年人如果想证明自己还未老,他可能就会模仿一些年轻人的话、做一些年轻人的动作、穿上年轻款式的衣服等。其实,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年轻路线亦同此理——“突破渴望”,纯粹的百事可乐挖掘的是年轻人内心深处的需求;“要爽由自己”,激情的可口可乐表演的是青春表层的动作。

  □结语

  饮料品牌的年轻化是一种行业现象,康师傅冰红茶上演“冰力先锋”,“激活”联手《雷霆战队》,“劲跑”大玩沙滩排球,展示年轻并非“两乐”专利。

  “Y代”市场,是最缺乏忠诚的市场,所以,决战“Y时代”,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成功,而是保持成功;不是寻找差异化,而是延续差异化;不是创意,而是创意的细化和再发挥。

  实践证明,可口可乐的强大,并没有阻止百事可乐的成长;百事可乐对年轻“深入”也没在可口可乐的“浅出”上占有太大的优势。在年轻的路上,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