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这个市场非常的乱。但是有些老板,他是听了一个概念,就认为这个人讲品牌讲得好,他忽略了这个老师是不是有资格和条件去给他讲,那么这些老师想怎么讲都可以,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整来的那么多理论。
讲品牌一定是要对人有深刻的了解,有非常细致的研究的。有些人讲品牌,你知道以前人家如何崇拜毛主席的吗?你知道非洲部落为什么崇拜那种图腾?你知道非洲部落为什么他们把脸上画一疤,就认为是跟雄狮搏斗过,会博得女人的爱慕?你知道为什么印度人在鼻子上挂一环而认为是美?这种传统的、潜意识潜藏在人性里面的这些东西,你研究过多少?品牌是感觉的东西,不是理智分析的东西。
《品牌对话》:企业往往会受舆论或者媒体的影响,当他面对这么多概念、思想与理论,它是需要兼容并包的广泛吸收,还是需要进行去伪存真的甄选?
刘永炬:我觉得从企业角度来讲应该是有效选择,不会是广泛吸收。没有哪个企业会广泛吸收,因为企业接触的面本来就窄。比如某次参加了一个什么论坛会,听见某专家讲的有道理,他就恨不得找这个专家来做咨询。但企业不知道这只是局限于某一个点上是有道理,但是如果给它扩展到一个过程里面它就没道理了。
《品牌对话》:如果需要企业自身来判断做选择的话,那么它能以什么为评判的标准,或者说以什么为依据?
刘永炬:现在没有评判标准。如果企业都能有评判标准,它就根本不用找咨询公司,自己就能做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企业不懂,没有评判标准,所以它才去感觉,去找一个自己信任的。这种感觉就是根据他自身的能力去感觉。如果他现在自身能力不行,感觉某家咨询公司不错就认同了,最后可能就会失败。
《品牌对话》:如果说对于品牌方面的理论、观点或相关的培训课程需要企业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去选择的话,但是我们遇到很多企业老板说是我听得越多反而越糊涂,在这种状况下怎么去选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