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来找品牌咨询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用自己的观点去演绎,但是企业由于各种现状不一样,那么这些观点确实很难在企业的过程里面去做,而且企业都恨不得一夜之间让自己的品牌成名。但实际上品牌不是你一夜之间的事情,它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也许你需要三年,如果按照这个步骤走了三年的时候,也许你就是一个不得了的品牌,你的价值就做起来了。但如果你急于求成,找个人出个点子,好像当时见效,其实就是一个蒙古大夫的猛药。
中国企业的这种急功近利,确实迎合了某些人的需要,所以他们面对这些企业的时候,就会用他们的观点,去迅速把企业的案子接过来。有些人是真懂,也有一些人是真的不懂,并且现在不懂的人是太多了,但是也有确实能把企业忽悠住的,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在面对这些现状的时候,在寻找咨询公司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是困惑的,因为不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品牌对话》:近几年企业的学习劲头很旺,对应的品牌培训课程、品牌培训老师也是像雨后春笋,但是我们体会到这种学与教之间错位很厉害,学完了企业感觉没有收获,培训课程也是越来越不容易招生,您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刘永炬:中国这两年培训炒作的比较厉害,我觉得中国老板都努力学习这是好事,但是这里边的一个关键就是分不清楚,分不清楚老板应该学什么,业务人员应该学什么。现在我们的业务人员也学老板的东西,老板也学业务人员的东西。尤其是外边的公开培训,我看到有很多培训招生,本来是业务人员的课题,但它非要把招生对象变成老板,这是一个蛮乱的现象。现在都觉得缺少知识,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要学一遍。其实时间上也有限,你就要选择,老板需要学什么,中层干部需要学什么,然后你的下层人员需要学什么,要有选择地去进行学习。
在中国整个市场上品牌的培训,讲品牌落地的非常少,给大家讲的越来越糊涂。讲营销的,在市场这部分也非常少,其实都是在讲销售,大家都打着营销的旗号在讲销售,中国市场几乎90%,甚至95%都讲的是销售,根本没有人讲市场。也就是说讲品牌的,没有做过市场,没有做过市场,也就是没有做过别人的心理,没有做过消费者心理状态分析的人,他如何去做品牌?因为品牌是研究别人心理对一个事情的警觉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