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让技术具有破坏性

   2023-12-16 互联网1570


  但RCA管理层当年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管理者们如何判断自己驶出“红海”之后,没有进入一条小河沟或是沼泽地?

  对于彩电而言,液晶显示技术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颠覆性的,显像管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在色彩表现和响应速度上都明显优于液晶显示技术。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作为影音娱乐工具的液晶需要超大尺寸的屏幕,而这将大大增加液晶产品的成本。

  在彩电产品平板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开始研发等离子显示。事实上,直到今天液晶与等离子的技术之争仍然没有完全停止。但产业发展的逻辑已经相当清晰: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是,彩电产品会朝着更轻、更薄、更省电的环保方向发展。

  适应潮流还是塑造潮流

  几乎全球的研发人员都已经认识到液晶显示技术的优良性,但对于全球的管理者来说,液晶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直到夏普的电子计算器出现,液晶才真正走出实验室。1973年对于夏普乃至整个液晶行业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是年,夏普首次成功地将液晶作为电子计算器的显示装置投入使用,一片玻璃板上凝聚了液晶、C-MOS-LSI、电线等计算器的全部功能,而且耗电量大大降低。

  但是液晶从计算器的显示屏发展到今天52英寸的电视产品,中间仍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液晶显示器只能囿于方寸之间,技术不成熟,市场规模小。不过那却是日本电子企业发展最为迅速的黄金年代,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开始行销全球,索尼、东芝、日立等电子企业也开始成为全球媒体的宠儿。

  随着电子产品的出口激增,包括夏普在内的很多日本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规划,以应对新的竞争因素,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应对日元升值。1986年~1991年,日本的电子制造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并购。索尼甚至将触角伸及好莱坞,并购了著名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而夏普的选择则是确立了液晶产品的战略地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