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劝和劝人听 甭钻了牛角

   2023-10-05 互联网2080

劝说别人的心理探究

生活中处处需要决策。只要你有选择的需要,就要进行决策的。人们在做决策时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不确定性因素下做出决策就意味着风险,有风险,就要进行风险决策。

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关于人们如何为自己做风险决策的。事实上,在生活中也需要为他人做决策、提建议或是接受他人的建议,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很多重要的决策是建立在别人的利益之上的。如果你的决策身份转换了,你还会做出同样的决策吗?

曾经有过这样的实验场景:你得了严重的流感,这病最终是会好的, 但要是用药的话会好得更快。你得的只可能是两种病,X 或者Y,这两种病看起来很像。

你有两个选择:A,用一种药将会治愈X(但对Y 没影响);B,在两种药之间做出选择,一种可治愈X(对Y 无影响),另一种可治愈Y(对X 无影响)。你更倾向哪种选择?研究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了选项B。尽管两种选择的期望结果是一样的,而人们往往会选择有选择的选项。但如果你是个医生,那么在这两个选项中你将会怎样为病人作出选择?结果是选择A 项的人大大增多, 也就是说,当为他人做决策时,更倾向于没有选择的选项。为自己做决策与为他人做决策在不同情况下便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以上例子说明二者面对风险时在决策态度上的差异,会导致决策结果的不同。

心理学家克莱尔和冈萨雷斯提出:当为他人提建议时,人们会倾向于只把决定基于对最重要的属性的判断上,即对相对最重要的维度给予更多的权重;而为自己做决策时则会更多地同时考虑问题的不同方面。

比如,他们在实验中让接受试验者为自己或为朋友在两个工作中做选择。两个工作在三个维度上有所不同:个人兴趣、薪水和地点。工作A 在薪水和地点属性上较好,工作B 在个人兴趣上较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维度)。

结果是,大多数接受试验者更多地为朋友推荐了工作B。在另一个实验中,他们让接受试验者在为他人提建议时和为自己做决策前先列个单子,写下做决策时考虑的有关因素,结果发现为别人提建议时考虑到了更多的因素。也就是说,为别人做决策时并不缺乏动机,而是决策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天然地造成这种差异。他们认为,为别人做决策时人们会错误地推测别人的风险偏好。

在涉及金钱的领域,为自己做决策与为他人做决策有差别吗?电视上的股票专家们给电视机前百姓的建议真的是他们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吗?面对同样的风险投资信息,为自己做投资决策与为他人做投资决策时,投资决策的结果会一致吗?决策心理学家斯通和耶伊斯在2002 年的实验研究表明自我—他人决策在金钱领域似乎并无差异,都会有风险规避的倾向。

所以,平时不妨多听听他人在金钱投资领域的建议—只要他不是别有所图的话。

总而言之,当某个人要为他人做决策时,相对来说会更多地考虑社会规范的问题,是社会价值的存在导致了与自我决策的差异。比如,为别人买礼物的人喜欢更加高级、高品质的物品,而礼物的接受者则更喜欢实用的。

因此,当你需要为他人做决策时,可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风险偏好是否有偏差,是否符合情况。同样,当你采纳他人建议时,也要谨慎从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