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80/20原则的经给念歪了

   2023-11-15 互联网1850
核心提示:俗话说:经是好经,常常被人给念歪了。有的人对80/20原则的理解,就恰恰如此。 很多人知道80/20原则,但仅仅限于知道,由于对其

    俗话说:经是好经,常常被人给念歪了。有的人对80/20原则的理解,就恰恰如此。

    很多人知道80/20原则,但仅仅限于"知道",由于对其了解存在偏差或不够彻底,常常低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是有的人对80/20原则理解存在的四个主要方面的误解:

    误解一:错把"现象"当"原则"

    在工作、生活中,有些人这样理解80/20原则:

    ◎80%的销售额是20%的大客户带来的;

    ◎80%的迟到是20%经常迟到的人带来的;

    ◎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汽车保养80%的时间是换"三滤";

    ◎看电视80%的时间看少数几个频道的黄金时段;

    …………

    这样的理解和描述错误地把80/20原则表现出来的现象当成了原则。原则不是现象,现象也不是原则。现象到处都会有表现,而原则深藏其中。原则是"本",现象是"末".原则是不会随着时间、地点或事件而转移的。但其表现出现的现象却多种多样、变化多端。

    80/20原则是由于多数的结果是少数的资源(人或事情)带来的,所以我们要把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重点关注这些少数的资源方面。

    误解二:是"我"使其成为20%少数的人/事情的

    有的人说:"是我将其当成大客户的。"有的人说:"如果不是我提拔他,到现在他还是个普通的技术员。"能够带来80%结果的少数20%的人/事情/资源是天然存在的,不是你使他变成为20%的。银行是嫌贫爱富的,他们会爱李嘉诚,会爱中石油的老总,你如果有钱他们同样也会爱你,你就是他们的VIP客户。银行不会去爱一个没钱的人,银行没有办法使一个穷光蛋成为重要的人,同样,那些20%的少数人,也不是你让他成为其中一员的。

    企业里出色的主管、业务骨干和优秀的技术人员也是先表现出来其才干之后,才被你识别发现的。你的大客户也不是因为你重视他他才拥有购买能力的,他的购买能力早就有,只是你怎么待他或他买不买你的产品问题。

    误解三:80/20原则就是"四两拨千斤"

    有些人总有偷懒的想法,不想多干活,又想多产出,这是不对的。其实80/20原则关键是在20%重要的人/事上花足功夫,80%的结果是由20%的少数人/事情带来的。如果做得正确,应该是花80%的精力作用在20%的人/事情上,如果做得不正确,花了80%的精力也许连20%的结果都没有做出来。

    误解四:80/20原则一定是80对20

    80/20原则是一个关于"不对称"的概念,但80对20的比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又称其为1/9定律或3/7法则,甚至在国际上通行的绩效考评比率"1855"(优秀的为10%,中间的为80%,较差为5%,更差需要淘汰的5%)也是80/20的一个应用。

    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将员工按2:7:1进行划分,20%是出色的,10%是要淘汰的,中间70%的人再进行2:7:1进行划分,前面的20%是要重点培养的,后面10%的人如果不努力下次就要被淘汰。所以80/20原则所强调的关键不是比率,而是不对称,即要抓"关键的少数",因为少数的人/事情/资源带来了多数的结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