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家明:我们愿在二三线城市蛰伏十年

   2024-01-18 互联网1130
核心提示:  创名牌要长期专注投入  赢周刊:在中国高端卫浴市场,日美欧三系三足鼎立。不过,近年来国内一线品牌发展迅猛,有本土品牌

  创名牌要长期专注投入

  赢周刊:在中国高端卫浴市场,日美欧三系三足鼎立。不过,近年来国内一线品牌发展迅猛,有本土品牌逐步进入高端星级酒店。未来中国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革?

  阮家明:我觉得国内公司确实进步很大,但是目前中国有70%的酒店用科勒的品牌,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需要品牌。我们用了138年去建立品牌,这不是一个公司短时间可以做到的。未来中国可以产出很多名牌,但是,这个需要时间的磨练。

  品牌内涵的塑造和贯彻执行是需要时间的。我们讲究艺术,讲究风格,我们每次做产品都把内涵体现出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更重要和更难的就是怎么去持续地做这个事情。只有长远的规划加上几代人的努力,品牌内涵才会丰富才会具有生命力。

  我们作为百年品牌的好处是,不管谁在经营,我们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继续做下去,从老板到店员都认同这个理念,这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教育的,这也是为什么高端市场里面欧美的品牌比较领先。专注去做,总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赢周刊:您觉得在中国要成为一个高端品牌,必须具备什么因素?

  阮家明:要很重视细节。细节包括设计、产品质量、每期做的活动等所有东西。这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要求不仅是你一个人,还包括整个团队以及你的合作伙伴都要能理解。在一两个城市或许可以做到,以后要覆盖几百个城市,是否每个城市都能达到这个标准?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一个品牌最细节的追求要执着,把每件事情都做好,这样才能成功。

  愿在二三线城市蛰伏十年

  赢周刊:科勒早在3年前就公布了进入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布局,现在进展情况如何?

  阮家明:我们先从华东市场开始,因为从经济水平等方面来看,华东地区的表现比较好。现在在长三角地区进展还比较顺利。广东,我们选择了三水、南海。佛山我们也想去发展,但是暂时找不到地方。未来我们会在粤北粤西等开店。

  赢周刊:粤北粤西等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比不上珠三角,会否担心这些城市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阮家明:我们愿意等,我们愿意等5年。我们不会降低产品的水平去适应当地的经济水平,我们要求把每个产品都做得这么好。有些消费者可能进去后会觉得我买不起,但我们相信五年后或十年后,当地消费者会买得起,我们很有信心。

  赢周刊:您如何评价科勒在中国发展的15年历史?

  阮家明:一开始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最成功的是我们一开始就很坚持。在头五年,真的很痛苦。痛苦在于我们的价格比较高,但我们的知名度不够;我们的市场更多在五星级酒店,但大众消费者有所欠缺。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百年企业,我们愿意头五年只是经营。可能很多老百姓觉得我们的产品很贵,但我们愿意先把品牌建立起来,去教育设计师,教育消费者,一直等到大家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时候。中国15年前的消费跟现在是天与地。15年前,消费者觉得买不起科勒的产品,但知道科勒是好的品牌,现在能够承受这种消费(水平)了,就可能会买我们,这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够承受的。

  赢周刊:在进入中国的第几个年头,中国市场开始为科勒贡献利润了?

  阮家明:我们现在还在投资,刚刚在淄博投了8000多万美元的工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定下在中国一定要达到一定销售业绩的目标。因为我们在美国做了138年,在中国才做了15年,这才刚开始。

  我们目前在中国覆盖的城市才五六十个,中国有600多个城市,所以要覆盖的城市还有很多,这条路将会很长。我们要慢慢去做。现在在一些大城市慢慢有一些知名度。前段时间我们去了惠州,接下来还会去河源推广,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城市,这就是过程。

  在中国做市场要懂得本地化

  赢周刊:您本人会具体抓某个门店的选址吗?

  阮家明:不一定,一般1000平米的店我才会去,但我们会有很好的团队去执行。我个人花很多时间在市场里面,中国的很多城市,我都会亲自跑,去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了解当地设计师的需求,了解当地合作伙伴的能力。在中国做市场不一样的地方是,本地的经营执行是很重要的,可能您有很好的战略,但如果在本地不能执行到位的话,你不能成功。

  赢周刊:这些是您判断科勒是否要进入该城市的考虑因素?

  阮家明:我更看重的是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当地消费水平,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在当地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因为如果不认同科勒这个品牌,他是很难去投入建设一个店,毕竟一个1000平米的店是要投入不少经费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般会带他去美国,实地理解企业文化,理解产品。只有合作伙伴清楚科勒这个品牌,才能代表我们介绍给当地的设计师和当地消费者。在这方面,我们投入很大,我们未来也会这样做。未来还需要二三十年的基础去经营,才能最终在中国做成功,像美国一样遍地开花。

  赢周刊:您觉得在中国打基础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可能很多本土品牌等不及了。

  阮家明:我们觉得市场是百年市场,我们对每一个市场都有很清楚的评判,而不是要短期就得到回报。我们的经营理念是每年公司90%的利润都投入到公司(运营)里面,公司股东从不把利润留给自己,因为他们本身也很有钱,我们也不需要上市。我们更重要的是做品牌,我们需要的是更长远的目光,去投入新产品,投入品牌,投入工厂。

  人才是升级的核心

  赢周刊:佛山陶瓷产业目前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年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双转移”的大潮中,佛山本土企业希望把营销中心和设计中心留在佛山,把生产产能转移到内陆,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升级潮?

  阮家明:这种发展是可以的,但最终还是要看人才。科勒全球的中心都设在美国、英国等中心大城市,亚洲地区选择香港。我们选择相对能够吸引人才的地方。在佛山,如何找到足够的人才来做这个事情,这是需要考虑的。

  每个品牌对人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5月份的上海卫浴展,我们把全球70多位设计师请到上海,让他们感受中国,在交流中受到启发。每年我们都花很多时间请设计师到美国、欧洲,让设计师多看多感受,有全球的交流,从而让产品更加国际化,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愿意花这个钱的。

  赢周刊:请您给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阮家明:我觉得每个人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并不一定都要做高端市场。中国市场这么大,就算做低端,都已经是很大的市场容量。企业要看看自己的实力,看看自己的强项,再做定位。

  冲破外企经理人的“天花板”,靠勤奋

  科勒公司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家族企业之一。这是一家神秘的家族企业,它从不公布业绩,从不参与企业排名,然而它在世界卫浴的龙头地位,很少受到业界的质疑,进入中国15年至今,中国70%的五星级酒店使用科勒的产品。

  科勒亚太区掌门人阮家明,在科勒从财务经理做起,10年内连升5级,成为进入科勒董事会核心的中国第一人。突破了职业经理人的“天花板”,阮家明认为自己靠的是勤奋、专注。“做事情必须很专注,前提是你必须很喜欢这份工作,你必须享受这份工作。你享受工作,别人是看得到的,你就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机会是给准备得更好的人。”

  阮家明很少坐在电脑旁办公,他70%的时间在路上,跑过中国差不多300个城市。每去到一个城市,阮家明都会主动去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了解当地设计师的需求以及当地合作伙伴的能力。尽管有些城市停留的时间不长,但阮家明表示,“我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在市场里面,跟我们的团队一起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

  目前,科勒中国公司超过九成员工是中国人。阮家明对员工有着严格的要求,“我是很注重细节,我希望员工很注重细节。”阮家明认为中国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各个城市的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文化截然不同,每进入一个地方都必须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发展中必须强调细节,做到标准化运营。

  作为美国最古老的家族企业的中国高管,目前阮家明更看重的非金钱,而是“心中的财富”。“美国有调查显示,在美国年收入38000美元就足够了。如果收入更多,你未必更开心。财富就是心中的财富,太多了也只能是数字。但是,如果你有能力,在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拥有无穷的心中财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