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教职场新人“90后”

   2023-11-15 互联网1680

理想与现实,在对撞中寻平衡

“我觉得‘90后’一点都不缺乏理想,只要你与他们认真的聊天,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和你谈,都很有想法。而且只要给他们平台,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设定一个能让他们接受的目标,他们会很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揣芳这样说。

去年,大谷打工网IT技术部门来了一个“90后”的实习生小王。 “前辈”们惊喜地发现,科班出身的小王工作能力很强,专业水平不亚于正式员工。于是,公司决定给他和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实习期间,小王无论在个人价值上,还是个人收入上,都感受到了强烈的认同,工作起来特别卖力。临近毕业,小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

“有很多‘90后’对职业都会有明确的规划,他们会提早准备起来。”梅丽丽说。揣芳也说,通用电气每年在校园招聘的“创想未来暑期实习生计划”都会有很多大学生报名,他们中的很多人目标都很明确,以后要进一家优秀的外企。

当然有时候,“90后”对自己的理想会表现得不太坚定,也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迷茫。

大谷打工网有个1990年出生的女孩,名叫悠悠。本来工作各方面都还不错,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蛮明确的,就是要做最好的职业顾问。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对领导说:“我要辞职。”领导很诧异,就问她:“是不是觉得薪水不高?是不是觉得工作压力太大? ”在一一得到否定回答之后,悠悠很轻松地说:“我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我。 ”领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放她一天假。谁知道第二天,悠悠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和往常一样来上班了。事后,领导在工作中对悠悠表示肯定,她的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

“‘90后’容易冲动,更需要引导。 ”梅丽丽说,对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90后”职业顾问来说,要多发挥他们善于和用户打交道的优势,多加激励他们。

不过,在“90后”中,还是不乏一些会考虑现实问题比较多的人。揣芳说,我接触过一些“90后”,他们同样会抱怨上海的生活水平太高、房价太贵买不起。有的本来就不是上海人,会考虑以后回老家工作生活,而且有的家里条件好的,会说在老家有爸妈在,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会有人照顾。梅丽丽也说,公司里面一些基层职位上的“90后”流动性还是蛮高的。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是新上海人,在沪生活成本较高,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所以短期利益对他们而言就比较重要了。

后记

本期记者采访下来,觉得职场人士对“90后”的感觉总体稍微有点偏负面。这可能由于“90后”入职时间尚短,他们真正的魅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其实在采访中,很多职场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对“90后”接触得不是很多,观察得也不够。有位跨国公司的HR经理,在看到采访提纲后,经过一夜慎重思考,还因此回绝了本来已答应的采访。所以,在这里,记者向您展现的可能代表不了“90后”的全貌,让我们还是等到下期,听听这些“90后”的孩子怎么评价自己吧。

专家观点

“九O后”是“负重的一代”

本报记者 陆绮雯

“坚持自身追求是你们最大的财富,未来面对困难时要克服不能吃苦的缺点,拿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他们是独立性、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较强的一代。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这样评价“90后”。

“60后”与“70后”是在一个权威体制的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服务权威、听命令、听指挥是他们生活形态的主体。而“80后”与“90后”成长于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家庭中,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他们的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宽、受教育程度更高、认识世界更全面,这是他们的优点。

要说缺点,“90后”身上比较共性的缺点就是不太肯吃苦。吃不了苦,不仅仅指受不了较差物质条件,更是指面对挫折时会放弃的态度。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不像“70后”、“80后”学生那样肯下功夫苦读;表现在工作上,我们已经看到,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90后”已经早早地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招工难、用工荒日益严峻。

在任远看来,我们对“90后”大学生的一些看法和认识,除了“90后”本身的特质外,和这些年来大学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上只有少数人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挤上通往大学的“独木桥”。那时候,绝对的精英都在大学。而现在,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与大学加大扩招力度,越来越多本来可能被挡在门外的年轻人有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却在下降。同时,大学教育也在“异化”,日益成为一种职业学校,课程设置越来越“功利”。而当培训出职场需要的人才成为一些大学越来越狭隘的“尺度”,那么大学生出现“异化”也在所难免。

“90后”可以勇敢地对老板说“不”,甚至能当机立断地“炒老板鱿鱼”,这是因为他们不在意工作吗?任远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90后”和“70后”、“80后”一样在意工作,只不过他们在意的重点不一样,他们对好工作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任远表示,由于他们初入职场正逢今年国内经济大环境相当不乐观,因此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找到好工作的愿望甚至比 “70后”、“80后”更强。

对“70后”、“80后”来说,好工作一定是要能够提供一份稳定的保障、优厚的报酬,为了这些他们愿意付出努力,甚至忍受一些与他们的兴趣、价值背离的东西。而“90后”呢,由于他们比“70后”、“80后”更加财务自由,摆脱了经济压力后,他们更希望体味工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果断地说“不”,一份工作如果缺少他们在意的某种价值,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值得留恋的。基于这样的原因,随着“90后”开始更多地出现在职场,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也要变化,以适应“90后”人群的特点。单纯地靠薪水留人是留不住了,应该多从福利、工作氛围、人性化管理等角度入手,营造能够更好地发挥“90后”潜力的工作形态——变吃苦型就业为创造型就业。

谈到受到几代人追捧的 “金饭碗”——公务员会否仍是“90后”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职业,任远认为,这和社会经济背景有关,社会转型慢,掌握着大量资源的政府公职就仍然会被青睐。当然,“90后”如果选择公务员的话,或许就不会轻易地“炒老板鱿鱼”了。

在任远眼中,“90后”是幸运的一辈,但或许并不如“60后”和“70后”幸运。因为“60后”和“70后”直接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他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提高很快,很多人用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而“90后”一“出道”,面临的就是中国经济在30年快速增长后增速趋缓的时间段,“如果未来10 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那么,‘90后’将成为‘负重的一代’。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结婚后上有双方4位老人,可能会生2个孩子,经济不好,又买不起房的话,他们将承受的压力将远比‘60后’、‘70后’,甚至‘80后’要大。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要解决事关中国经济前途命运的问题,又恰恰要依靠“90后”这一代,如果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中国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总而言之,要分析90后的职场表现,必须认清,这代人的共性是他们成长时代的反映,改革开放、人口结构变迁、经济社会变化,时代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烙下的痕迹远远超过他们的个人意志。作为师长,作为长辈,任远寄语90后:“坚持自身追求是你们最大的财富,未来面对困难时要克服不能吃苦的缺点,拿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