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觉得全面尝试的时机已经成熟,从2003年5月份开始,由实验转向实践,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至现在每个实验教师组织开展的实验活动频率相当高,其活动涉及到人物访谈、科技制作、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科技实践等,学生活动的踪影由课堂到室外到社会的不同角落,七个月时间,他们从学生手中收集到的活动记录表或访谈记录、写实作文、活动报告、反思评价万余份,收到学生制作的工艺品、书画作品等近两千件。整个实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4.多方结合,形成纵横联动研究网络。为了使课题实验向纵伸发展,我们注重了多方结合,逐步形成了横纵交错、联动研究的网络结构。
一是注重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比如:初一数学课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一(5)班兰智老师在课堂上就为学生们准备了一袋大小均匀颜色为青、黄两色混合的豆子5公斤,怎样估计它们当中青豆与黄豆各约占多少公斤。学生们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讨论方案,并且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发布研究成果。它们的研究方法令看课的教师们大开眼界。其中有一位学生说:“最为准确的是将青豆与黄豆全部一一分开,要是人工分检则废时废力,没长眼睛的淘沙机能分离普通沙子和铁沙,我们今后能否发明一种能识别颜色的机器,将它们分开不就行了。但现在我们只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办法,看样本中青豆与黄豆各占的比例,然后再计算总体中青豆与黄豆各约占的重量。”你看多好的想法,联想多丰富,思维多开阔,今后教师若再重视引导,说不一定明天就是一个发明家。
二是平常研究与假期研究相结合。我们的研究不只是局限于平常上课期间,在假期同样没有放松创新研究活动。去年寒假,学校教科处要求每个实验教师各组织若干个小组开展一至两个课题的研究,效果显著。如以三(8)班袁盼同学为组长的五人小组确定的研究课题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状况”,他们调查了四个乡镇、16个村组、5个厂矿企业,访谈了上至乡镇长,环保局长下至小学生,近300人,撰写题为“农村环保不容乐观”的调查报告,对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向有关部还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建议经过反思,还向全校发出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