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靠什么突破?

   2024-03-11 互联网490
核心提示:世界新格局,用20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比较合适,原因有三:一是过去20年冷战结束,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崛起。这个崛起不但是精神上的崛

世界新格局,用20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比较合适,原因有三:一是过去20年冷战结束,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崛起。这个崛起不但是精神上的崛起,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崛起。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既冲突又相互依存。第二是过去20年全球化风起云涌,资源生产方式、配置方式不再由一个国家独资占有,而呈现全球化的基本态势,它会带来全球生产形式、资源配置的优化,也会带来贫富不均。第三,过去20年互联网蓬勃发展,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加剧了开始于互联网之前的全球化进程。  过往的"非典型"市场经济  再过几个月就是邓小平南巡20周年,邓小平南巡就像冷战结束一样,是一个分水岭,和1978年的三中全会一样,它意味着中国又结束了一个时期,开始了一段新的时期,那就是要真正用市场经济的手法来推进中国的经济。1994年之前的1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羞羞答答的,这一走就走出了巨大的成就,那就是中国的崛起,但是也走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是"非典型"市场经济。  典型的市场经济要完成市场、政府和法制三位一体有机的组合,但今天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我们一直在谈所谓的政府职能转型,但基本上都是人员的裁减,根本不是功能的转型,不是权力型政府变成服务型政府。今天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还依然掌握着对经济活动的审批和干预,乃至决定经济活动的生死存亡权。更难的是法制,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除了政府、市场之外,还必须有一个独立于二者的法制。  除了现实政治的考虑,也有大量的文化因素阻碍了后面的成长。市场经济强调权利意识,当我们有利益分配,产生问题的时候,就要保护我的权利。这种利益的博弈,不是特殊利益,而是正常利益的博弈。市场经济强调法制,强调契约精神,一有矛盾我们要通过法律解决,也有问题我们通过契约解决。而东方文化里面,强调以协商为主,这是文化的差异。  创造力和价值观是未来关键  那么,未来20年能不能突破?从一个大的概念上来说,未来五六年经济结构调好的话,中国经济还能保持5-7年的成长。当然也有很多人说2015、2016年是中国经济的一道槛,如果中国经济慢慢缓下来,社会矛盾不能掌控的话,会有问题。因为今天社会矛盾之所以能掌控,缘于我们的经济成长。  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在哪里?创造能力不足归结于一点,就是我们的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永远是师道尊严,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的学生永远没有办法去挑战权威。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转型期,传统价值观遇到商业文明的冲击必然会崩溃,但是随后有没有一种新的价值观来替代?现在想把儒家文明拿过来,我觉得,可以拿,但这不是现代文明,现在需要的是符合现代商业意义上的价值观,有没有?我们还没有找到。管理(本文根据作者在第2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标题为本刊加拟,未经本人审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