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至6日,恰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红塔集团在井冈山红色摇篮——井冈山举办中层管理人员第二期红色主题培训班。井冈山作为革命精神圣地,在中国具有特殊标志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面对中国革命复杂多变,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经过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当前,集团发展正处于“度难关、提结构、促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井冈山斗争史,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对企业管理启示意义重大。
一、井冈山斗争史简要概述
1.敢闯新路,成功创建了井冈山第一个红色政权。
面对秋收起义失败,革命低迷,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抉择,是否继续维持原来以城市中心论,面临挑战。面对现实,毛泽东作为当时领导秋收革命的领导人,重新审时度势,做出上山决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前往井冈山。对于上山抉择,毛泽东也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也不是头脑糊涂发昏,放着好地方不去,偏要带着大家到这井冈山来。对于当时而言,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探索,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创举。
思路决定出路。正是井冈山红色政权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成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胆创新发展思路,从而,改变了中国革命被动局面,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2.制度创新,成为革命胜利的法宝。
没有规章就不成方圆,钢铁制度才能成就钢铁部队。在整顿军队,规范军容,进行了“三湾改编”、建立士兵委员会制度和支部建在连上,有效促进了部队思想建设,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基础。特别是三项纪律的提出,更具有针对性。1927年10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进驻井冈山大井。一路上有些战士饥饿难耐,见到地里有红薯,就拔来吃。为此,在村前“雷打石”平地上,毛泽东向官兵们郑重地宣布了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这三项纪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三项纪律的前身。正是这三项纪律的有效执行,确保中国工农红军的纯洁性、先进性,保持与群众骨肉相连。
3.敢于胜利,成就革命事业的精神支柱。
革命道路披荆斩棘,千重困难。在只有不到千人的队伍下,处于绝对弱势,缺衣少粮,缺乏弹药,怎么办?那就是克服困难,用毛泽东的话说,红军的装备简直就像叫花子,而国民党军队则是龙王。叫花子不能与龙王比富,但叫花子要从龙王桌子上拿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红军不仅拿了龙王的东西,而且还越拿越多。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所以拿龙王的东西当然不会轻松,弄不好是要送命的。但仗不能不打,东西还一样要继续拿,红军不仅跟龙王打了仗,而且最后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如果说有秘诀,那最大的秘诀就是“敢战”。正是因为有战斗的决心,在实力悬殊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革命胜利。
二、井冈山斗争史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启示
1.成功惯性,需要敢于创新予以突破。
井冈山最大的启示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敢于突破是最大的障碍。一是从别人成功经验走出新的发展路径。毕竟,新的发展路径没有前人走过,更不可预知,那么,反对声会此起彼伏。以传统胶卷向数码相机转变为例子,在面对传统胶卷业务发达的前提下,面对CCD技术广泛应用,而对CMOS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佳能决策者果敢面向数码技术,果断并及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CMOS技术研究,且市场化,从而提升了佳能市场地位。二是从自己成功的经验敢于突破。有一句名言:“成功的延长线就是失败。”这句话已经在柯达得到应证。柯达前高管鲍勃 肖恩布鲁克曾表示:“柯达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竞争优势,但如今这一优势已荡然无存”。为什么一个曾经横扫胶卷市场的巨无霸,最后迫使这家百年老店倒闭的根本原因是惯性使然。
以史为鉴,以企业发展为鉴,井冈山精神,敢于走新路,是很多企业能够寻求新发展,力求新突破的关键。
2.制度体系,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三项纪律”容易执行,根本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针对问题。当时红军队伍出现拿老百姓东西,乱挖红薯现象。为此,特别制定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
二是浅显易懂。任何制度,只有大家理解了,才可能执行。
三是多方有益。对于很多士兵而言,不乱挖红薯,其实也是保护自己利益。毕竟,当兵的也都来自当地老百姓。
四是官兵平等。“三项纪律”执行,从最高指挥官到一般普通士兵,大家都严格执行。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制度管理始终是难题,从井冈山“三项纪律”可以给现代企业管理一些启示:制度少一点“穿衣戴帽”,多一点解决问题:少一点“花拳绣腿”,多一点“实事求是”;少一点要求,多一点诉求;少一点例外情况,多一点共同遵守。
3.敢于胜利,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任何企业,从创业到发展,再到困难又发展,都是都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这需要企业敢于胜利。井冈山革命斗争在恶劣条件,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困难,根本的精神支柱是敢于胜利。同样,企业发展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敢于胜利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敢于面对问题。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此,不断发现企业的当前问题,需要企业管理者用智慧的眼光,敏锐判断趋势,在时代潮流中,时刻掌握企业内部技术、竞争对手战略变化和市场未来趋势,才可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核心。
二是敢于解决问题。问题始终存在,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勇气去解决。毕竟,有的问题是历史原因,有的问题不是一时能够解决。只有敢于解决问题,不断推进,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因此,敢做敢干是勇于胜利的关键所在。不干不做,问题始终存在,结果,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长此以往,将面临被竞争对手吞并,甚至走向灭亡。
三是不断总结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企业向前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变化,此时,不要因为解决问题而固守阵地,固步自封,总觉得以前的方式能够解决一切。事物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过去先进的,并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的,也不代表未来先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胜利。这就需要总结过去,开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