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深患日本病:鸿夏博弈仍继续

   2024-03-11 互联网740
核心提示:到2012年9月15日,以制造皮带扣、自动铅笔起家的液晶之父日本夏普公司(Sharp)将走过整整一百年征程。历尽液晶制品、手机终端与

到2012年9月15日,以制造皮带扣、自动铅笔起家的“液晶之父”——日本夏普公司(Sharp)将走过整整一百年征程。历尽液晶制品、手机终端与太阳能电池“三大王牌事业”蒸蒸日上之繁华,如今陷入巨亏泥淖的夏普,俨然一位老人正叹英雄迟暮。

此时,与全球代工巨头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海)如何签订签入股协议,已成为夏普不得不抽的“生死签”。鸿海垂涎管理权,夏普深患日本病,一纸协议久拖未决,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

夏普不温不火 郭台铭怒不可遏

“未来12个月内,公司将有7060亿日元短期债务到期;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长期债务为3140亿日元。而同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仅为2180亿日元。”这是今年夏普财务声明中的部分内容。另据总裁奥田隆司介绍,夏普去年一年赤字额已创下了成立100年来的最高纪录,达到2900亿日元。夏普净负债股权比率已是行业平均水准的6倍。如何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继续存活,成为这家百年老店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夏普深患日本病:鸿夏博弈仍继续

夏普命运攸关之际,鸿海接过了其抛来的橄榄枝。今年3月7日,鸿海宣布斥资669亿日元(合8.54亿美元)入股夏普总社,获得夏普总社9.9%的股权。同时,将投资660亿日元参股夏普堺市工厂37.61%,获得十代线(夏普显示产品事业子公司)一半的产能。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这一抄底夏普的“大手笔”,被视为近期消费电子产业最为重磅的结合。

然而初步协议签订后,夏普股价已下跌近65%,鸿海自身股价也受到拖累。鸿海8月3日表示,将与夏普重新协商入股价格与相关合作事宜。

郭台铭上周亲赴日本谈判,双方仍未达成一致。“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决定一件事?你们是不是真的打算重建公司?我最后再说一遍!接不接受我们的要求,你们最好赶快考虑清楚!”8月30日下午,郭台铭甩下这两句话,愤怒离开位于大阪府的夏普公司堺市工厂。郭台铭之怒源于夏普合作态度的不温不火,郭显然已经对这种“马拉松”式的谈判感到不耐烦。

宏碁创始人施振荣9月6日表示,“郭台铭必须成功”,因为谈判结果或将影响台湾企业与日本企业未来30年的合作机遇,台日企业合作的成功例子有限,“鸿夏恋”具有标志性意义。但截至记者发稿,合作尚无明确时间表。

鸿海的算盘:介入经营

“如果这仅仅是一笔资本投资,夏普完全可以去找银行或投资公司,而根本不需要鸿海。那我为什么要去做?我又不是创投公司!”郭台铭的这番话曝出了入股夏普的核心目的——突破夏普底线,取得管理权。而这正是双方谈不拢的症结所在。

郭台铭说,“如果鸿海无法快速协助夏普加速开发产品,降低制造成本,改善供应链管理,双方就可能无法实现目标。”他称入股夏普钱不是问题,双赢才是关键,要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战胜“某一家品牌”。这家品牌显然是指三星。随着友达与索尼结成同盟,台湾科技企业“联日抗韩”的取向已日益明显。此外,收购日本企业拥有的尖端技术,是郭台铭的另一重要目的。

到2012年9月15日,以制造皮带扣、自动铅笔起家的“液晶之父”——日本夏普公司(Sharp)将走过整整一百年征程。历尽液晶制品、手机终端与太阳能电池“三大王牌事业”蒸蒸日上之繁华,如今陷入巨亏泥淖的夏普,俨然一位老人正叹英雄迟暮。

此时,与全球代工巨头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海)如何签订签入股协议,已成为夏普不得不抽的“生死签”。鸿海垂涎管理权,夏普深患日本病,一纸协议久拖未决,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

夏普不温不火 郭台铭怒不可遏

“未来12个月内,公司将有7060亿日元短期债务到期;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长期债务为3140亿日元。而同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仅为2180亿日元。”这是今年夏普财务声明中的部分内容。另据总裁奥田隆司介绍,夏普去年一年赤字额已创下了成立100年来的最高纪录,达到2900亿日元。夏普净负债股权比率已是行业平均水准的6倍。如何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继续存活,成为这家百年老店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夏普命运攸关之际,鸿海接过了其抛来的橄榄枝。今年3月7日,鸿海宣布斥资669亿日元(合8.54亿美元)入股夏普总社,获得夏普总社9.9%的股权。同时,将投资660亿日元参股夏普堺市工厂37.61%,获得十代线(夏普显示产品事业子公司)一半的产能。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这一抄底夏普的“大手笔”,被视为近期消费电子产业最为重磅的结合。

然而初步协议签订后,夏普股价已下跌近65%,鸿海自身股价也受到拖累。鸿海8月3日表示,将与夏普重新协商入股价格与相关合作事宜。

郭台铭上周亲赴日本谈判,双方仍未达成一致。“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决定一件事?你们是不是真的打算重建公司?我最后再说一遍!接不接受我们的要求,你们最好赶快考虑清楚!”8月30日下午,郭台铭甩下这两句话,愤怒离开位于大阪府的夏普公司堺市工厂。郭台铭之怒源于夏普合作态度的不温不火,郭显然已经对这种“马拉松”式的谈判感到不耐烦。

宏碁创始人施振荣9月6日表示,“郭台铭必须成功”,因为谈判结果或将影响台湾企业与日本企业未来30年的合作机遇,台日企业合作的成功例子有限,“鸿夏恋”具有标志性意义。但截至记者发稿,合作尚无明确时间表。

鸿海的算盘:介入经营

“如果这仅仅是一笔资本投资,夏普完全可以去找银行或投资公司,而根本不需要鸿海。那我为什么要去做?我又不是创投公司!”郭台铭的这番话曝出了入股夏普的核心目的——突破夏普底线,取得管理权。而这正是双方谈不拢的症结所在。

郭台铭说,“如果鸿海无法快速协助夏普加速开发产品,降低制造成本,改善供应链管理,双方就可能无法实现目标。”他称入股夏普钱不是问题,双赢才是关键,要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战胜“某一家品牌”。这家品牌显然是指三星。随着友达与索尼结成同盟,台湾科技企业“联日抗韩”的取向已日益明显。此外,收购日本企业拥有的尖端技术,是郭台铭的另一重要目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