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电商希望之星的红孩子最终被苏宁收购,并不仅仅是一出因战略失误而意外陨落的电商故事,其幕后可能隐藏着更为隐秘、宫廷式的血腥争斗。
9月25日,知情者爆料称,两个月前,即今年7月,红孩子完成了一轮不为外人所知的流血融资,一家神秘机构以1000万美元拿到了红孩子大部分股份,而曾经的主要投资方北极光以及凯旋创投双双出局董事会,一幕无声而残酷的政变发生在苏宁收购之前。
如果这一幕属实,那么苏宁以6600万美元收购红孩子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正是这家神秘机构,其吞下了6600万美元的大部分,两个月内即获数倍之利。

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是最后时刻被出局的北极光、凯旋创投等投资方,他们曾经投资给红孩子至少数千万美元,但到手的可能只是寥寥之数的安慰奖。二是红孩子联合创始人李阳、杨涛等人。2008年被迫离开红孩子时,李阳、杨涛还持有9%的公司股份,但当苏宁收购红孩子的交易完成后,两人的股份已被稀释到近乎为零——回报仅有数千美元。
红孩子背后的几家公开投资机构始终保持沉默。
红孩子的内斗剧不断升级
“所有传统企业在转型中遭遇的问题,红孩子都遭遇过了。”9月25日,就在苏宁宣布收购红孩子当天,一位红孩子前高管向腾讯科技表示,红孩子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人祸。“很多公司失败不是败于竞争对手,而是败于内部,红孩子也是如此。”
该人士表示,红孩子早就陷入派系斗争,尽管还处于创业阶段,但高管同甘共苦的日子已过去,并开始抢夺果实,考核不是以业绩说话而是比谁和谁走得近。
红孩子刚创立时共四位创始人,四人合计投入200万元,并搭建“1(CEO)+3”的管理架构,但这一看似稳定的架构早已解散,从2008年到2011年,红孩子内部不断上演宫廷政治,联合创始人李阳、杨涛、马建阳等相继因各种原因离职,仅留下徐沛欣。
李阳曾经表示,驱逐他出公司的行动如同“一场政变”,当时他给所有投资方打电话寻求支持,对方都以出国为借口不予答复。而在李阳离开公司后,所有其提出的政策都被推翻。
2011年,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杨涛与徐沛欣爆发冲突,两人在管理层会议上激烈争吵,结果是杨涛出局,徐沛欣独掌红孩子。
谈及创始人陆续离职时,徐沛欣曾说,“红孩子不需要英雄主义。公司是向全体人负责,还是向一小撮人负责?”不过,当时就流传红孩子中高层斗争依然强大,部门计划执行不下去。
频繁的内斗加上创业元老不断离开不仅让红孩子原有企业文化淡化,内部腐败问题也开始呈显,涉及红孩子采购等业务,这不仅导致与供应商关系紧张,还伤害用户体验,因为红孩子网站上时不时推荐比市场价更高的商品。
坊间流传的故事是,红孩子一位员工不经意透露,自己原打算一年挣20万,没想到半年挣60万,自己喜出望外,言下之意是其收取很多回扣。红孩子公司获知后,将这名员工告上法院。随后揭开的黑幕令人惊愕:红孩子采购业务板块存在严重腐败情况,尤以北京地区为甚。
曾经是电商希望之星的红孩子最终被苏宁收购,并不仅仅是一出因战略失误而意外陨落的电商故事,其幕后可能隐藏着更为隐秘、宫廷式的血腥争斗。
9月25日,知情者爆料称,两个月前,即今年7月,红孩子完成了一轮不为外人所知的流血融资,一家神秘机构以1000万美元拿到了红孩子大部分股份,而曾经的主要投资方北极光以及凯旋创投双双出局董事会,一幕无声而残酷的政变发生在苏宁收购之前。
如果这一幕属实,那么苏宁以6600万美元收购红孩子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正是这家神秘机构,其吞下了6600万美元的大部分,两个月内即获数倍之利。
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是最后时刻被出局的北极光、凯旋创投等投资方,他们曾经投资给红孩子至少数千万美元,但到手的可能只是寥寥之数的安慰奖。二是红孩子联合创始人李阳、杨涛等人。2008年被迫离开红孩子时,李阳、杨涛还持有9%的公司股份,但当苏宁收购红孩子的交易完成后,两人的股份已被稀释到近乎为零——回报仅有数千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