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复兴有望五年后崛起

   2024-03-11 互联网560
核心提示:惠普股价出现下跌,这说明证券分析师对这次会议并不满意。其中有些内容确实不太令人满意,人们也忽略了很多信息。在这里,首要分

惠普股价出现下跌,这说明证券分析师对这次会议并不满意。其中有些内容确实不太令人满意,人们也忽略了很多信息。

在这里,首要分析角度不是财务报表,而是近25年来不断观察消费者、产品、市场、技术和企业之间关系所得到的经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看到了以下这些东西:

公开,真诚,谦逊

虽然惠普的陈述中也含有一点企业官腔,但他们坦诚地评价了公司的处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走势。当惠普不知道答案时,公司高管们对此直言相告,绝不忽悠。惠普经理人惠特曼指出,之前的频繁换帅是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她因为此话而遭到了批评,但实际上,在短时间内调换多位经理人(7年里换了7位经理人)的做法确实会造成大乱。如果你曾在大公司工作过,你就会明白这一点。我从未见过有哪家像惠普这么大的公司如此坦诚。

2013年预期利润为70亿美元

在会议期间,惠普从数量和质量上谈到了其业务的当前状况。他们还谈到了未来。惠普预计,2013年利润为70亿美元,具体来说就是3.4至3.6美元的每股收益,此外还有5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

虽然惠普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赶上IBM,但对大多数公司而言,能有70亿美元的利润足可以笑到死了。

在很多市场上有相当高的占有率

当然,惠普正面临着他们已经承认的那些挑战,但人们没有意识到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以市场份额来衡量,惠普在很多市场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在其大多数的产品市场上,惠普都实现了数一数二的营收和/或市场份额,例如服务器、PC、工作站、打印/印刷设备(激光和喷墨)、软件(质量、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通过收购软件公司Autonomy而进入的大数据领域)以及存储等企业服务领域。

惠普在证券分析师大会上没有提及企业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数据,但即便惠普自己不说,市场份额也会为自己说话。惠普在众多的市场上都拥有数一数二的市场份额。

惠普称需要5年时间才能实现好转

有很多人对惠特曼有关惠普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实现好转的说法感到吃惊。

首先,曾在大公司工作过的的人都知道,实现好转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在经理人和董事变动频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从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开始,惠普的每位新经理人都有新的想法和做事方法,他们在办公室里采用不同的直接汇报方式来管理员工和编排职务。如果你不曾在大公司里工作,但却是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的球迷,那么你也能理解这一点。在首席教练和所有助教都被解雇后,NFL球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弥补差距?这需要很长时间,只有少数例外。

另一件令我费解的事情是,惠特曼之前已经说过需要很长时间。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1.惠普在Discover合作伙伴大会上引用惠特曼的话说:“在美国企业界,实现好转大多都用了4至5年时间。”

2.在今年2月举行的惠普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惠特曼说:“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走出困境。从历史上看,实现好转无法在两年内完成,通常都需要3年、4年或5年。”

3.科技网站eWeek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引用惠特曼的话说:“我们需要把惠普的情况告诉华尔街。我们需要解释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是什么,增长将源于何处,我们将依靠哪些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在今后4至5年里我们将如何不断地推动它们。”

4.最后,《纽约时报》引用惠特曼的话说:“惠普需要4年多的时间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这再清楚不过了。大公司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实现好转,惠普需要4年多。惠特曼近来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前后完全一致。因此,华尔街到底为什么要对此感到吃惊呢?

信任惠普

正如有些人所言,惠普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但远非无法解决。看衰惠普似乎很容易,但如果考虑到惠普的利润高达数十亿美元,在基础设施等重要市场上占据头名,而且宏观经济市场将在某个时候好转,那么看衰惠普就会难得多。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信任惠普?某些看衰惠普的人需要看到“基督复临”才肯相信这家公司。他们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在这些人中,很多都认为惠普深陷过去,无法寸进。而当惠普开始展现出发展势头时,他们也会极力贬低。

更加理性的人将根据惠普的长远规划以及向这个远景迈进过程中的短期指标来衡量这家公司。公共云计算市场将比惠普想象的更大。同时,人们应该给惠普一些喘息的空间,否则会妨碍惠普的复兴计划。

从未见过有哪家公司能在没有一位果断的、有魅力的、与员工打成一片的经理人的情况下成功实现复兴。在过去一年里,惠特曼提供了自马克。赫德担任经理人以来惠普所缺乏的那种稳定性,这将在今后几年里继续为惠普带来回报。只需要一个连贯的、大体上正确的战略和一个竭力推动该战略的管理团队,惠普就能大步向前迈进。惠特曼是个优秀的沟通者,而且她坚持自己的看法,致力于使惠普成为今后50年里的一家卓越公司,而不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在2012年作出取悦华尔街的决定。我对此深感赞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