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年初,在阿里巴巴B2B核心业务赢利稳定后,马云为寻找新增长点开始日本之行。马云发现,雅虎日本凭借本土化策略在日本C2C市场大胜eBay日本,这坚定了他推出C2C业务的决心。同年5月淘宝成功上线,当年10月推出了日后影响着金融支付变革的支付宝。
支付宝发展也历经困难。据支付宝CEO彭蕾介绍,9年前支付宝推出时,商家认为使用支付宝收款相当于和买家之间又多了一个环节,因此不愿使用。而支付宝成立之初隶属于淘宝财务部,淘宝商家则属于运营部门负责,往往会为商家说话,因此内部也存在矛盾。
但淘宝最终作出了让商家全面使用支付宝的决定,很快商家就发现了采用支付宝收款的好处,支付宝也越来越得到买家的认可。9年后的今天,支付宝已经不再是淘宝棋局里的一颗棋子,非淘宝业务已经超过一半。2008年,支付宝在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占了半壁江山。
据彭蕾介绍,目前支付宝公司已从当初的3名员工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个部门、约3600名员工的独立在线支付公司。
一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总裁对记者表示,马云的野心是把支付宝作为支点,进军整个电子商务金融,包括支付结算、信贷、银行卡、供应链融资,当然也包括银行。
构筑信贷体系
尽管有了支付宝,但离马云当年帮助小企业成长的梦想还有距离,此时的马云采取一系列调整和变革措施,通过商家信用数据库和支付宝,开始逐步构筑阿里金融体系。
于是,2005~2007年,马云围绕B2B商业模式的各种优势和短板,四面出击。收购雅虎中国,收购口碑网,推出阿里软件,推出阿里妈妈,并与建行、工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试水金融领域。
马云与银行的合作几乎是水到渠成。
由于阿里巴巴有着一个涵盖了30多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库,在银行眼里简直就成了无价之宝。银行登录这套信用评估系统,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一目了然。这给他们甄选贷款企业带来极大便利,且大大降低贷款风险。马云因此成为各家银行拉拢的对象。而此时的马云对企业信贷早已跃跃欲试,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从2007年5月起,阿里巴巴联合建行、工行,向会员用户推出了4种贷款产品。会员可通过阿里巴巴向银行申请贷款,阿里巴巴在接到申请之后,连同企业的信用记录,一并递交给银行,由银行审核贷款与否。
阿里巴巴与银行合作的网络联保贷款的含义是,不需要任何抵押,由3家或3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来申请贷款。
尽管表面上看,这种服务是阿里巴巴免费向会员企业提供,但自动产生了一个“吸引机制”,不断吸引企业为了获得贷款而交费,并成为“诚信通会员”。
2007~2010年试水期间,阿里建立起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以及一系列应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并开始以自身的交易平台优势帮助建行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甚至包括针对网络特性制定的坏账客户“互联网全网通缉”,公布用户的不良信用记?录。
阿里还与VC(风险投资)合作。2008年5月,阿里巴巴在“信贷中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正式推出协助企业与VC对接的“网商融资平台”。该融资平台与国内外400多家VC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由于阿里巴巴拥有近3000万注册会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其中不乏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
此时的马云,已初步构建起阿里的信贷体系,离自己最初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梦想也进了一步。在2008年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马云就发表过一次激昂的演讲,并喊出“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改变银行”的口号。马云当时坚信,“这个国家3年以后将会有更加完善的银行贷款体系给中小企业”。
打造金融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