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战后观格局:2012独立B2C已死

   2023-10-05 互联网2090

京东商城,是众多B2C中完成诸多品类完整扩充的唯一一家,并且建立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自建物流配送体系,能够提供标准化的配送服务的电商。京东商城也是在平台运营方面最好的一家,今年入住商户将超过2万个(去年3000多家),而交易额也将超过100亿。我们已经看得到的是京东在通过开放平台赚钱了,一个是佣金大概10%左右,一个是仓配服务(每单收20元),一个是针对卖家和品牌商的广告系统,目前首焦广告价17万-18万/频,明年有望给京东贡献超过10亿以上的收入。虽然这个收入比较与淘宝、天猫的广告收入、佣金收入比较来看是不足为题,但对于其他只能靠采销赚差价的综合B2C要好的多。没有一家B2C敢说,随便亏损补贴10亿玩线上价格战。

目前京东占有自营B2C电商的51%市场份额,未来5年预计会提升到60%以上。如果自营B2C达到一半的市场份额,京东到2016年有多大的市场规模,也是大多数人不可想象的。京东的平台也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态体系,而目前已经有针对京东POP平台的代运营服务商了。

京东的问题在于在围攻之下,负口碑蔓延,政府政策不利,新增用户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低毛利情况下运营部门高强度的压力。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建议采纳当年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腾讯电商

有关腾讯电商的争议已然很多,2005年9月拍拍上线,一个不差钱不差流量不差技术的主,算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市场已经没有留给它更多的时间了。原来的由技术基因主导的平台运营思路,还能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吗?至少,我们看到了它们在加大力度对自营为主的易迅网投资,无论是用户引流,还是为易迅网服务的仓储物流布局。易迅网在华东地区拥有非常好的用户口碑,目前在快速的向华南、华北、华中和西南市场扩张。

淘宝算是赢了非标准类商品的战场,而标准、准标准品类的在线零售格局还没有定下来 .电子商务也不仅仅是商品零售,还有生活服务类的电子商务。目前,生活服务电商才刚刚开始,格局未定,腾讯牢牢的把握住了移动客户端的入口,未来必然是生活服务类电商的主要玩家之一。

不管怎么说,腾讯不仅没有放弃电子商务这块市场,而且越来越重视。腾讯拥有中国互联网最多的用户,也拥有成功的开放平台运营经验,在众多B2C中最具资金实力。目前排名也还是B2C前三,是中国电商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苏宁易购

20亿,59亿,200亿,到2020年3000亿的目标,苏宁易购正在不断的接近它的目标。11月9日-11日,三天达成总订单量295.6万单,按照客单价750元算,三天就完成了22.1亿元的销售业绩。苏宁电器是国内毋庸置疑的传统连锁零售霸主,也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仓储面积,没有足够的政府政策支持,缺少足够的货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可以怀疑它是一家缺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基因的传统企业,但无法质疑它是一家极具攻击性,极具执行力的公司。粗放式的增长带来海量的订单,但用户体验的不佳,却被让人怀疑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从苏宁电器的整体战略来看,传统线下依旧是主体,而线上作为有效的补充部分,线上线下如何打通,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估计是未来两三年内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当然苏宁易购也不是没有压力,一是苏宁集团线下上千亿的商业地产投资,让苏宁是否有足够的钱输血线上,二是线上的亏损越来越大,传统有19%的毛利率,而线上只有4-7%,而苏宁主推的“零元购”更是负毛利。从运营效率上来看也不及京东商城,以小件商品的配送费用为例,苏宁易购是22元左右,而京东全国平均水平是8元多。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提升效率,亏损越来愈大,所谓的价格优势也是不可能持续存在的,这就是帝国的崩塌。

目前苏宁易购的销售额当中50%来自家电,40%来自3C,只有不到10%来自综合百货等其他品类。即使是不到10%的图书、综合百货等也还都是通过强推“零元购”拉动的。而最后决定苏宁易购成败的还有其除了家电3C之外综合百货品类能否成功,而综合百货能否成功则取决于用户体验的好坏,用户体验有取决于其技术系统、小件仓仓储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建设布局。这些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如何把握好这2年时间对其它B2C是至关重要的。

苏宁易购是最重要的玩家之一,苏宁梦想着超越阿里,而阿里也已经“盯上”了苏宁。

—两外资B2C或打酱油

另外还有两家综合性平台是亚马逊中国和背靠沃尔玛的1号店。

亚马逊中国已经毋庸更多评价,它一直就在那里,不急不躁,每年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虽然没有特别高调的声音,前五里面还是有它的。它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运营经验,而且在国内早早的做好的仓储布局。当京东的亚洲1号还不知何时才能投入使用的时候,亚马逊中国在上海昆山和天津武清数十万平米的现代化仓储中心已经全面投入运营。如果说亚马逊中国有什么大的缺点的话,就是缺乏增长的野心,也许贝索斯的思想是做科技公司,而不是零售企业,不在乎中国市场的得与失。你看不到亚马逊中国会成为中国在线零售主要玩家的野心,缺乏足够的市场反应速度,那么必将被边缘化!

世界上没有一家零售企业比沃尔玛更加有钱,超过4000亿美元的年营收,超过260亿美元的利润。1号店如果要扩张,是不会缺钱的。而1号店的未来前景如何,取决于沃尔玛的中国战略了。就在近期,沃尔玛替换1号店财务和人事高管:戴青替换梁勇(改任商业道德副总裁)任人力资源副总裁,曾担任过淘宝网、联合利华、欧莱雅人力资源高层。宋侑替换郭冬东(改任食品饮料副总裁)文任财务副总裁,宋侑文曾任金佰利中国CFO.

沃尔玛很重视在线零售业务,但遗憾的是商务部对1号店和沃尔玛的此项联姻加入了限制性条款,被收购的1号店所属母公司纽海不得从事面向第三方的开放平台业务。也就是说,沃尔玛控股的1号店资产只能做自营业务,因此已经开放平台的1号商城被1号店剥离。1号店平台依靠1号店的良好的口碑,今年有望突破20亿的交易额,然而被强行剥离,你很难看好它未来的前景。自营商品很难盈利,而没了开放平台的1号店如何盈利还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持续不盈利,也很难看到盈利可能的1号店,沃尔玛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吗?

简单总结,亚马逊中国和1号店都极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打酱油”角色,而非市场领导者角色。

B2C的平台之战:三家分晋,还是逐个被击破?

如果说2012年是B2C之战,那么2013年则是综合B2C平台之战。自营B2C加速平台化是必然走的趋势,自营采销已无盈利可能,只有平台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是,2012年,因为节日促销,平台的商户被天猫和京东给绑架了做二选一。2013年,苏宁易购平台和腾讯电商平台的卖家,是否也要做一样的选择呢?

干掉京东,未必能够成就苏宁易购和腾讯电商,更有可能自己成为下一个天猫打压的目标,再则京东规模优先,无法满足自身增长的需要。如果说有完美的选择策略的话,就是京东、苏宁易购、腾讯电商达成妥协,提高3-5%个点的毛利,减少亏损额度。从品类策略上,通过自身的规模采购优势,在家电、3C等

标准品完全击败天猫(淘宝)。从区域策略上,通过依靠自身的配送用户体验优势,在北上广杭等一二线城市,完全超越淘宝(天猫)。从营销策略上,也不在单纯的互咬价格战,而是针对天猫淘宝在用户体验的不佳大做文章,狠狠的要下淘宝一块市场和用户。这样,无论是从自身的健康运营,还是从增长目标来看,都是最有益的策略。

但从历史来看,小弟联合瓜分老大的事情,最终都以联盟内部瓦解而告终!更多的故事是老大联合老三老四联合瓜分了老二的地盘,因为京东死不了,其实我们看到的真实故事将是老二老三老四一直打,一直活得很苦逼。

新格局之下的未来品牌商和传统零售商困惑

实际上,线上并非单一的一个整体市场和用户群,根据用户的购物习惯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市场,以价格导向的淘宝和以品牌直营旗舰店为主的天猫市场,其次以自建物流提供优质服务的京东、易迅网和苏宁易购。最后才是新增用户市场,没有明确的购物网站目标的用户,以及有非常明确的购物目标,注重网站独特设计体验的用户市场。中国在线零售的玩法变了,至少不像美国一样,中国不会有不依附于某个在线平台平台的沃尔玛、梅西百货,维多利亚的秘密和GAP这样的情况。

2011年12月,银泰网在内的38家B2C入淘,已经很清晰的告知市场,即使像银泰集团这样的背景实力的依旧难以独立生存发展,变成店中店将是未来诸多传统零售商走上互联网后将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尽管如此,这些入住平台的传统零售商也未必有优势,简单的问题是,如果用户能够直接在天猫的LV、Gucci、ZARA旗舰店买到,还需要到天猫银泰官网买么?

而品牌商则完全不一样,这将意味着全新的机会和挑战。根据2011年中国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中国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总计60744家店,133万正式从业者,604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一年营业额为10289亿元。如果要进入这么多市场,可能十年都无法完成渠道铺设。

而现在只需要入住到天猫(淘宝),就可以实现覆盖全国市场的目标了,没有任何地域壁垒的市场。

同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首先淘宝的规则一直在变,这几年被洗牌出局的品牌和卖家众多,其次淘宝讲求一个生态平衡,它们并不希望某个品牌做的太强,“政策”上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对于品牌商来说,入住到京东、易迅网(腾讯电商平台)和苏宁易购平台,是分散经营风险的有效方式。这和线下零售的道理是一致的,家电品牌商,不会把所有资源都押注到苏宁或者国美,甚至它们会自建直营销售渠道。

简单总结,传统零售商入局线上市场的机会已然不大,而传统品牌们的互联网战争才刚刚打响!

最后盘点

“双11”,天猫+淘宝191亿,还不包括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200-300万单,超过618店庆)数十亿的交易额,已经远远超过了包括苏宁国美沃尔玛家乐福王府井银泰等在内的——北上广杭544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秋国庆的8天里总共营收的149.4亿。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当天的销售额加起来,相当于中国每天社会零售500多亿的40%,如果考虑到社会零售当中超过60%是石油、电力、餐饮住宿消费,“双11”对传统零售的实际影响要大的多。2012年11月11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

中国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必然会远远超过美国。中国在线零售将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的道路,并且将深刻零售关联的整个产业链!无论是品牌商,还是零售商们,都需要重新思考中国零售与在线零售的发展趋势什么?中国产业链的升级方向在哪里?自己在这个零售革命的时代里,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角色,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价格战一定是不能代表电子商务未来趋势的。

最后套用马云说的一句话结尾: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