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房地产市场近14年的市场化进程及发展过程来看,地产行业与流动性的周期性变化具有较高相关性。流动性改善与否可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及需求两极,从而共同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太差钱”的大环境下,资金实力薄弱、融资无门的那些房企濒临被吞并的危险境地,而像万科这样的已在全国广泛布局、现金流和土地储备充裕的“财大气粗”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则择机扩展全国版图,通过并购获得业务和土地,将境遇拮据的小企业卷入麾下。房地产调控压力下的地产企业并购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2011年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数量和金额较2011年分别上涨了153%和235%.
“国有股”继续走强
从中国A股市场市值排名前100位的上市公司来看,中国百强上市公司在股东性质上,国有股占据绝对优势。86家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比去年增加了4家。第二和第三大股东的国有比例也分别达到了48%和37%,国有股东增加,民营股东减少,在第二大股东的占比变化中更为明显,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占比分别为48%和29%,比2009年时候的32%和48%彻底颠倒,“国进民退”的趋势非常明显。
再从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来看,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93072.37亿元,同比增长33.25%.而500强企业纳税总额为4094.34亿元,同比增长49.49%,比全国税收增长率高出26.93个百分点。税后净利润总和为4387.31亿元,基本仅相当于总税收之和。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和税费负担重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逐年加大。民营企业500强的纳税总额几乎与税后利润相当,表明这些企业大多数时候都在为政府打工。
据了解,500强企业2011年营业收入总额达4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6%.上榜企业中,国企无论在规模和盈利能力上均高于民企,500强榜单中,前30位均为国有企业。榜单显示,中石化以2011年营业收入25519.5亿元连续8年领跑榜单。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筑、中海油分列第2-10位,明显反映了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在增强。
家族管理并不落后
在目前2422家A股上市公司中,1394家为民营公司,其中家族企业684家,比例达49%.其中,夫妻关系已成为中国家族企业中最主要的关系,在A股上市的684个家族企业中,为夫妻关系的有314家,比例高达45.9%.相比而言,存在兄弟关系的有228家,占比1/3,比兄妹和姐妹/姐弟关系加起来总和的2倍还多。
调查显示,中国的民营经济和家族企业目前都处在高速发展期,尽管绝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在第一代掌控阶段,然而,创业的一代企业家们不可避免的开始要面对企业传承发展的问题。
A股上市的所有家族企业中,一、二代同时任职的企业有276家,占比超4成;二代已正式接班担任董事长的有45家,在A股上市所有家族企业中占比虽仅有7%,但相比去年的4.6%,增长显著。
在A股上市的各类型企业中,民营上市家族企业在盈利及增长能力上均明显优于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0.2%,而民营上市非家族企业为23.9%.尽管由一二代同时任职或二代已经接管的A股上市家族企业在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上远不如父辈掌管的企业,他们所带领的企业在净利润率的指标上更优秀,说明随着第二代的接班,企业开始从高速成长期,向更加重视管理的阶段转变。
西部大开发开始发力
从2000年开始,西部大开发进入国家5年规划中,而经过10余年发展,效果并不显现,东西部的差距依然很大,仍是中国地区差异的最显著特色。依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3个阶段来看,2001年-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从2011年-2030年,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2011年上市公司中所在地在西部12省的企业总收入增长30.6%,非西部地区的企业总收入增长27.8%,首次在上市公司层面显现了西部快于东部的趋势。此数据在2010年为西部增长30.9%,非西部增长44.2%,西部地区还远比非西部地区要慢得多。同时此结果也并非因为上市公司数量增多而导致,2011年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6.3%,非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11.1%.从中可以显现出西部大开发略显苗头。
B股的“没落”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作为特定时代产物的B股,其结局在诞生之初就已注定。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开始迅速吸收国际资本流入。但当时较多采用国际长期信贷和实业投资的模式,基本没有股权投资的形式。国际资本在投资中国时受到了非常多既有制度和形式上的制约。为了打破这层桎梏,B股市场在1992年应运而生。
1991-2000年的10年中,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发行B股,募集资金总额相当于206.89亿元外汇。自2001年之后,国内市场就没有发行过B股,B股市场逐渐失去了对上市公司融资的吸引力。除去6家退市的公司外,目前沪深两市共有B股108只,其中沪市54只,深市54只。与A股和H股相比,B股市场的融资金额仅相当于A股市场总融资量的0.59%,H股市场总融资量的1.37%.
在价格的体现上,B股相对于A股一直都有折价,目前平均折价在50%左右,估值水平大大低于A股。根据中金公司的计算,A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最高为2000年和2007年的70倍左右,最低为2009年初的30倍左右。而B股的市盈率最低为2000年的不到8倍,最高为2007年的32倍,目前为14倍左右。
目前108家B股公司中,有85家是同时拥有B股和A股的上市公司,有1家同时拥有A股、B股和H股(晨鸣纸业),只有23家公司是只发行了B股的上市公司。B股上市公司数量(108家)为A股上市公司数量(2222家)的5%,但市值只有0.74%,年成交额只有0.2%,显示出B股公司数量少、规模小、交易清淡的特征。
由此可见,无论是公司回购注销B股,还是推出国际板,与B股市场合并,或者A、B股合并。B股走入末路是已经无可避免的事情。
持续成长企业概述
持续成长企业定义:在过去5年内可以持续增长的同时,增长率也能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的企业。
SGI(Stable Growth Index)指数定义:评价持续成长企业未来2个财年持续成长可能性的指标,是综合企业过去5年的历史成长性、增长稳定性、企业目前的财务健康程度和未来行业环境的综合指数。指数范围:0~10,指数越大,企业未来2个财年获得持续成长的可能性越高。
评价对象和数据基础:评价对象为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包括在上海、深圳、香港及海外上市的公司。评价数据基于上市公司年报,对在多处同时上市的公司只选取其一即可,一般以A股为准。
评价程序
一、对中国上市企业不符合评价标准的公司进行剔除:
1.剔除2005年1月1日时仍被处理的公司。
2.剔除2006年1月1日以后上市的公司。
3.根据公告,剔除整体上市的公司。
4.剔除了5年内任意一年审计报告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公司。
二、以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为准,计算各行业复合增长率、各行业平均每家公司收入排名、调研宏观经济专家对各行业的行业格局稳定性及行业前景的评分。之后通过这些指标计算各行业的行业环境指数。
三、对剩余的1535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收入、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在2005~2010年每年增长率及每年增长率标准差、5年的复合增长率,之后得出复合增长率指数。
四、计算各公司每年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及各指标发展趋势。之后通过这些指标计算各公司资产质量指数。
五、以各企业收入为指标,评价其在行业内的行业地位。
六、对比每年企业收入增长率和行业收入增长率,得出各企业抗行业周期性指数。
七、再次剔除不符合持续成长定义的公司。
1.由于成长性大部分需要以复合增长率为评价指标,所以对2005年或2010年利润出现负值的公司进行剔除。
2.剔除收入某年出现负增长的企业。
3.剔除收入复合增长增长率低于行业复合增长率的公司。
八、对符合标准的265家公司以历史增长指数、资产质量指数、行业环境指数、行业地位指数、抗行业周期性指数为变量,计算各公司SGI指数值。(注:榜单中历史排名是对此265家公司的历史增长指数排名)
九、用SGI指数值对各公司排序,选取前1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