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用互联网观念做企业

   2023-12-16 互联网1600

我是一个手机控,从大哥大时代起,我一共用了大概56部手机。对手机来说,我认为自己算是专家。我这么喜欢手机,但在用了许多部手机之后,总觉得不满意,就自己想整一个。做手机很难吗?我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手机?肯定要最高端的双核、大屏、大电池、信号好。其中电池工业是最难的,几十年没有变化,如果电池行业有突破,整个世界都能为之改变。

专注、极致、口碑、快

经过这几年投资创办企业,我发现了一些什么秘密?我们不笨,又很勤奋,为什么我们创业好像没有别人那么顺利?其实金山也曾有过许多机会,因为金山在软件领域起步较早。早期我们做的WPS(文字处理系统)也很盛行,那段时间是我们最好的时光,后来遇到了什么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反思,我认为我们有几点是完全想错了。

第一点,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我觉得其实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我认为,任何人的成功80%以上是靠运气,展开来讲,有几个偶然性。

有一本书叫《异类》,书里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加拿大冰球运动员,大部分球手的生日都集中在一至三月。因为加拿大政府规定,新年那一天满七周岁的孩子才可以入读小学。如果出生在1月2号,即使差一天,也必须等到来年才能入学。因为几个月的年龄差距,冬天出生的孩子就比班上大部分同学长得高出一截。加拿大的教练一般从十岁左右的孩子中挑选少年选手,再加以培养。那些冬天出生的孩子因为入学晚,比别人高和强壮,就容易被选中,也就有机会晋升到省级和国家级球队中。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证明了偶然性,促成了一至三月份出生的人“适合”打冰球。

第二个例子,我们还会惊讶地发现,在美国,比尔?盖茨、斯蒂芬?乔布斯等一大批IT业大腕都是1955年出生的。这证明了什么?难道在美国做IT(信息技术)的只有1955年出生的人有戏?时代在变。在那个年代,他们大学毕业两年IT工业兴起。哪怕是我们这些人,做IT业也分两波,一波赶上深圳的,一波后来赶上互联网了,其实年龄差并没有那么绝对,但是也就是那前后几年。所以成功的80%是靠运气。

我最近开了一个玩笑,做企业越早越好,你要找到一个台风足够大,大到猪都能飞得起来的台风口。我们要做一只快乐的猪,不要每天很累。所以我的第一个结论是,方向最重要。中国的聪明人一大把,勤奋加努力的人也是一大把,关键是历史要把你推到这个口上。有的人成功是馅饼正好砸中他,他就成功了。我认为我们第一次创业是成功的,其中有我们的聪明和努力,但多少还有运气的成份。但你若想在战略上获得成功,想做连续的创业者,你要去知道哪个地方是赚钱的,要考虑如何把自己移过去——当一只快乐的猪,风一来就飘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要顺势而为。我认为我做金山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有许多事情是没有顺势而为,我自从信天、信命、夜观星象之后,就觉得需要顺势。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工作事业不顺的话,多半是因为那些事情不可为,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强求。我四五年前也很纠结,但放松心态之后,许多事都很顺了,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我认为顺势就是找到那个“台风口”。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在做企业时,我不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技术,互联网是一种观念。在用互联网的观念做许多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传统产业不堪一击。这句话肯定有些过了。其实,我们金山也属于传统产业,我这一轮回到金山,最大的目标就是把金山打造成一家“互联网”观念的公司。金山去年被人“偷袭”了,被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输得很惨。我与金山的同事讲,如果我来打金山,你们也会输。为什么?因为金山原来的模式和观念不对。

应该有什么观念?我仔细琢磨,互联网的观念有四个关键词,七个字来总结。如果用这些观念做公司,那这家公司一定很“可怕”。

第一个词,专注。少就是多。每个人在做一家企业的时候,都要问自己:能不能少干一些事?当你的事业到达一个阶段,大家被自己的欲望所吞噬,就是企业越成功,用的资源越多,甚至社会还会主动过来给你许多资源,这时候你的摊子铺得很大,虽然不容易倒。但其实“少就是多”,你少做一些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得足够强,就够了。我也曾陷入过做很多事情的陷阱里,所以我每天提醒自己少做几件事情,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概不做,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一概不参加。把自己变得很单纯。

第二个词,极致。就是做这一件事情能否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一个东西做出来之后,你自己很“痛苦”,再想想你的对手会不会更“痛苦”?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要做到好,而是要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我做小米手机很痛苦,因为手机只卖1999,但手机工业很复杂,良品率是很大问题,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个未知数,就是退货率,我想到这些自己也很难受。但必须按照这个价格做下去。很多同行竞争对手对我们的价格也有很多异议。所以,要考量自己是否做到极致了。

今天,极致的东西才能形成互联网的第三个词,就是口碑。在创办小米科技的时候,我们做了MIUI手机操作系统,这在发烧友区有极高的威信。我们就是要把产品做好,我相信有识货者。比如有一些中国留学生看到了,他们就在国外推荐,很快被发烧友发现了,就拼命推。因此在MIUI发布之后,最早很快在国外的发烧友论坛传播开来。今天为止,小米手机坚信用户口碑,如果我有信仰的话就是用户口碑,我对口碑最大的理解是超越用户预期。因为当你做的产品与用户的预期一样,用户不会说你好,若你比用户想得更好,就没有人拒绝你。小米手机还有一些做法,也是颠覆了整个行业的规则——8月底卖了1000台工程测试机,这个行业从未卖过工程测试机。但我想,用户想要为什么不能卖呢?可以先拿去用,比拿给我们测试员去试的效果好太多了。目前,小米手机即使是一点点问题也会被放得巨大,这是因为小米是纯互联网模式,哪怕一点声音都会被互联网放大。这是需要我们去改进的,口碑出现问题就是告诉我们要先降低用户的预期。

第四词,“快”。你的速度一定要非常快,有个电影台词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也就是说,“快”了以后,因为没有人知道正确的是什么,在互联网的时代怎么做都是错的,微博时代也是如此,无论你怎么说,都会有人骂你。那怎么办?错了就改嘛,就去试嘛。如果试的话,你的工作就需要快。若三年试一次,十年过去了,你才了试了三把。所以我们一周试一次,一年试52次,在这种情况下,错个十次八次有什么呢?最终就会是正确的。

经过这几年投资、创业,我找了上述一套做企业的战略,就是那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如果在琢磨事情时,按照这个思路做,就会比较清晰。

手机会替代PC

按照这套战略思路,结合做小米手机的理念来谈——小米科技只做一款手机,跟iPhone一样。我们其实结合了几个台风口,哪几个?iPhone在五年前发布之后,斯蒂芬?乔布斯接受CNN(美国有线新闻网)采访,讲了一句很牛的话,他说:五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iPhone.这五年,有任何一款手机超过iPhone没有?小米手机也没有。纵然我们跑得比较快,但没有任何一款手机超过iPhone.四五年前,我们都认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都很强,全是世界一流品牌。但iPhone一出,一夜之间,除了三星,其他都垮了。为什么?我的结论就是,一场新的颠覆性革命开始了。过去的竞争是在长跑,比的是谁的手机待机时间长、短信方便。现在不同,比的是铁人三项,要软件好、硬件好、互联网服务好。进入新的赛场以后,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LG都不适应了。所以,这是改换规则的时候,改换商业模式的时候,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也正是一个新时机开始的时候。现在,只有苹果完全明白了这点。

苹果是这么做的?甚至一年前发布iPhone 4的时候,大家都笑话说iPhone 4没戏,但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了全球,苹果是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公司,市值已是全球最大的。如果我们把苹果其他的东西都扔掉,只做iPhone,那它也会成功。假定五年前斯蒂芬?乔布斯出来创业,做一款手机叫iPhone,今天一样可以达到市值3000万美金。其实,就是一款iPhone就改变了这一切。乔布斯说自己重新发明了手机,五年之内这款手机没有人能够超越。这是第一个我想与大家说明的台风口,即手机工业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个台风口是什么?我几年前突然发现,我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几乎不用电脑。我琢磨透了这个现象之后,去年在全球互联网大会做主题演讲时,阐述了两个观点,其一就是手机会替代PC.今年年初,PC的发明人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为什么小米手机不用插线插入电脑,我认为插在电脑上,就还是以电脑为中心。而我们未来的时代是以手机为中心,所有的东西是围绕手机做的。甚至说得夸张一点,有朝一日PC会成为手机的配件,这个时代才真正开始了。如果大家现在认为手机不好用,这也证明其中存在了巨大的改善机会和市场机会。

另外,用互联网方式做事情,能够带来一种新的革命。互联网是免费经济。过去,可能为了推广一个免费产品还需要花大量的市场费用,甚至花很多钱拉客户,成本非常贵。今天,在互联网行业,平均每个客户的成本是120-150元。如果一个用户花1999元买了一台手机回去,在未来两年里,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与他在一起,如果其中很多产品都是免费的,那这个手机会有多高的黏度?因为每个人的手机都是随身携带的。不要把手机想象成硬件,就把它想成是QQ,老百姓给我1999元,并且保证在未来两年内24小时跟他在一起,不离不弃。还有哪个平台能够比它更强?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种什么花,我也不知道。但用互联网思路重新思考手机工业链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巨大的机会,可能会比苹果想得更远更夸张。这就是小米手机的第三个台风口。

当然,小米科技目前最大的风险还是前途未知。因为我知道,每次创业我都输了,再干第三次会不会输得丢人呢?因为我不缺钱,混得也挺好,为什么要突然冒险搞一些事情?天天挨骂,还累得要死。我想,最难的还是害怕、恐惧。但是战胜这些东西,是一直以来我希望有机会去做的。所以,做小米手机用了我的几个方法论,就是顺势而为、站在台风口。我做了之后,发现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也在朝这个方向做。若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我会害怕,但大家都在做,那就说明方向是正确的。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幸运地找到一些合适的人,大家以很快的速度做了这件事情。

反思金山

回到金山的问题上,我认为金山正好与我做企业的观念——“顺势而为、找到台风口”相悖,表现在几点上。

第一,我们有点太执着、太坚持。其实做WPS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微软在Office的研发就有十一年,我们用这么点人、这几条枪,就把这个事做了,虽然这件事不得不做,但挺难的。可以看出,我们做的许多事情没有找到台风口。这是我自己挺后悔的。

互联网时代开始时,我做了卓越,也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时代,因而在推动整个金山变革、转型的过程中下了决心,所以我们比这一波互联网公司都早起步了十年以上。但今天回家一看,我们与其他企业的差距还不是一星半点。有时候我在想,“舍就是得”,有时“得也是舍”,福祸之间的转移其实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我们在1998年前后,金山肯定比当时很多同行企业要强大地多。但没过多少年,金山就开始落后了。

第二,在IPO(首次公开上市)上我们犯了巨大的错误。金山1999年准备IPO,折腾了8年时间,准备了五个板块,才最终IPO.但IPO就是一个铁镣铐,假如你第一次不顺,你就会发现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们十年前本来准备好香港创业板的,后来改准备中国创业板,又改准备中国主板,再改纳斯达克,再改香港主板,这么多板块走下来,发现实在挺亏的。我们在这八年里所有的精力都在IPO上,大量精力消耗掉了,反思之后挺痛心的。因此今天我参与的所有公司,都要他们顺势而为,不要弄IPO上市。只要你准备好了,时间到了,也可以去,不要强求。但我们一定要做一些好的产品,只要用户喜欢你,你有好的产品,那也无所谓是否上市。现在对于我自己投资和参与的公司,基本上反对过于追求上市,若你做好了,那好的东西自然就起来了。我是总结自己血淋淋的教训,许多的公司是挂在上市路上,上又上不去,结果公司溃败。

当然,今天的资本市场环境较好。在我今天所做公司的融资过程中,我都鼓励员工卖掉部分股份。我认为今天的创业不要像20年前的创业一样,住小黑屋、地下室,苦哈哈的。为什么不能像快乐的猪一样幸福地创业呢?虽然创业是艰辛的,但我尽量让他幸福。在我做管理者的一间公司里,一般我会鼓励创业者套点现,不见得会影响创业热情,反而是可持续的,大家也没有生活的压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