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培育企业家成长的土壤还需改良

   2023-12-16 互联网1590
核心提示:今古事,几千重!人非物是又东风。三十二载强国曲,一百年来逐梦人。自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有关中国梦的话题一下成了社会热点话

今古事,几千重!人非物是又东风。三十二载强国曲,一百年来逐梦人。 自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有关“中国梦”的话题一下成了社会热点话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的发言,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而有关“中国梦”,《中国企业家》2011年第20期刊文《寻找改变世界的力量》,其中正探讨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文章指出:所谓“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便能过上美好生活的理想。而作为“中国梦”的代表,新维控股董事长孙平两次白手起家的创业史,第一次是放弃机关干部的身份下海,第二次则是在与别人合作创业成功后,再次清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文章进一步指出“美国梦”与“中国梦”,其实并无本质差异。但是,美国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制度文明是保证其在商业等各个方面领先全球的基石。如果中国不能尽快在制度文明上有所突破,“中国梦”能否持续下去将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抛开政治制度短长,回归商业基本面,中国企业家们应该正视与美国优秀企业的差距,并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说。她认为,在“创新”与“国际化”两个方面,美国企业有很多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 与美国200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相比,“中国梦”才刚刚开始。但中国何时能够出现乔布斯式的企业英雄,不仅需要企业家的才智,还需要土壤上的改良。 9月26日-10月5日,由中国企业家理事会组织的“2011企业家精神探寻之旅”一行18人,对美国大陆进行了一次横跨东西的密集访问。这次浮光掠影式的商务考察与游览,有些新鲜,也有些平淡;有些震撼,也有些平静。 我们的旅程从美国东海岸开始,在美国的西海岸结束。第一站华盛顿,第二站纽约,第三站波士顿,第四站拉斯维加斯,第五站洛杉矶,第六站旧金山 乔布斯死了。 当我从美国归来彻夜辗转与时差较劲的蒙蒙中终于巴望到黎明、随手打开手机网页,瞬间被这条消息击中。 时间是北京时间10月6日上午8:00.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身处风暴的中心,对于风暴的到来竟是一无所知。 两天前,美国旧金山时间的中午,到访硅谷的苹果总部,之前预约时即被告知,公司正忙于筹备5日的新产品发布,不能抽出人员来接待我们,所以这一站的商务考察便成了纯粹的购物体验。我和我的企业家朋友们在苹果专卖店选购iPhone、iPad和带有苹果Logo的T恤衫时,店里安静祥和,丝毫嗅不出它的缔造者已处弥留之际的一丝味道。 我为女儿选购了一款iPod Nano.看得出,这是她最中意的一件礼物。 中国和美国:反着来? 美国东部时间9月26日晚19:55分,我们搭乘的美联航UA898班机徐徐降落在杜勒斯国际机场。透过舷窗所能看到的华美夜景与中国任何一座大城市并无二致。 在接我们前往下榻酒店的大巴上,华人导游像对待每一个中国旅游团一样,向我们普及起了美国的基本常识: “美国什么东西和中国都是反着来。现在华盛顿的时间(夏时制)刚好和北京时间差12个小时,我们是白天,他们是黑夜;美国的查号台是411,我们是114;美国的救援电话是911,我们的火警电话是119;还有最重要的,美国是资本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 这些其实本不用多说。不过,对国人来讲,这种“反着来”的常识如果变成“反着来”的心态,甚至上升为对美外交的最高“政治智慧”,就值得商榷了。 9月29日上午10点,在波士顿哈佛大学校园,我们聆听了经济系教授、美国前国务卿特别助理理查德-库珀关于中美问题的一次演讲。虽然我们都是商务和媒体人士,与政治外交毫无干联,但是在库珀演讲结束后,仍然就某一问题产生了带有火药味的碰撞。你能猜得到,那就是“人民币汇率”。 库珀谈到,他搞不明白,温总理已经公开宣布将通胀作为“最大敌人”,为什么不容许人民币更快地升值。他指出,美国的刺激计划并没有造成市场上流通货币的大量增加,中国的通胀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可以减少出口、刺激进口、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时,可以避免海外投资、热钱的持续涌入,这样中国的央行就没有如此大的货币供应压力了。 “两年前,我不会这样讲。因为当时全球都在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努力。”库珀说。 当有企业家提出“如果允许人民币快速升值,那么可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中国大量人口就业”时,库珀的回答是:“对付通胀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出口的减少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中国的发改委仅仅通过临时性限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一些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的价格一定会通过黑市体现出来。” 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对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客观中立的看法。 不过,假如按照“反着来”的逻辑,美国人如此热衷于压迫人民币升值,一定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凑巧,此前我看到了9月28日出版的美国报纸《政客》(Politico)的一篇文章,强烈质疑奥巴马的改善就业计划。文章引用了美国民主党领导人Harry Reid的话:“我不认为有任何就业政策比改善中美贸易问题更重要。” 还有一段更刺耳的话被作为文章提要:“90%的美国公众认为在这个国家,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制造业,可是中国正在吃掉我们的午餐,中国人作弊,美国人必须反击。” 看这文章的气势,美国人的“反着来”简直就是剑拔弩张了。 但这种观点库珀也不认同。“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就业的好处有一点。但是总的来看,美国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关系不大。” 库珀的潜台词是,以制造业受到不正当竞争为由,压迫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的问题。在这点上,美国的少数政客们也陷入了“反着来”的误区。 凡是美国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凡是美国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这曾是“冷战”时期及更早时候我们形成的外交思维定势。 记得在1990年代有本流传甚广的畅销书叫《中国可以说不》,那时的中国在世界上才刚刚崭露头角。如今,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我们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却仍然抱着浓厚的只会“说不”的被动心态,不能不说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从“外战”到“内战” 美国有着走向衰败的制造业,却也有着掌控全球经济中枢的金融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虽然政府多方提振,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依然暗淡,失业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中部的制造业城市。而金融业作为刺激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即便日子大不如前,仍然要比实业好过许多。 而美国经济当下似乎在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外战”,一场就是针对金融业盘剥的“内战”。 从9月17日开始,一场“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浪潮从华尔街向全美蔓延。示威者发出了诸如“对富人增税”、“给华尔街套上笼头”、“美国人民知道,并非每个人都那么守规矩,而华尔街就是不守规矩的典范”等口号。而最具代表性的口号就是“我们是占总人口99%的普罗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的人的贪婪和腐败,再也无法忍受”。这正是时下美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等内部问题的反应。 9月28日上午,按照预定行程,我们在纽约参观了摩根大通总部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时值抗议活动进入第二周。与你能在国内外媒体所感受的声势汹涌相比,示威现场的气氛相对平静—甚至在我们驱车穿过百老汇大街、看到路旁公园里广场上聚集的人群时,起初还以为只是普通的“行为艺术”。示威者很多裹着毯子或者在睡袋里过夜,或者搭起了帐篷,也有的睡在床垫上,附近还设有简易厨房和图书馆,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美国国旗。组织者们还成立了“冬季化委员会”(Winterization committee),准备持久战的打算。 与示威者聚集的广场一街之隔的便是著名的华尔街,街口设置了路障,有警察把守。行人只能从一边的人行道进出。虽然没有示威者闯入,但看起来气氛紧张。经过严格的安检后,我们进入纽交所。如你在全球股市节目上所见,这个“资本主义的心脏”到处布满了一排排显示器,跳动着的数字和曲线仍彰显着金融力量的强大。显示器的上方,标记着一家家著名金融机构的名字,美银美林、巴克莱投资、摩根大通等等,而有些熟悉的名字,已永久地从华尔街被抹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