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的保卫战:电商、客厅、支付

   2023-12-16 互联网1570
期许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体量或许是电商取胜的唯一法宝。 最好的佐证是,销售规模已达万亿元的阿里巴巴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网络技术服务公司CNZZ证实已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在其电子商务产业链整合布局上又完成关键性一步。CNZZ注册用户达181万人,统计站点306万家,每天有160万网站使用CNZZ.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已经拥有了淘宝用户的交易习惯数据,收购CNZZ则意味着,淘宝站外的电商真实流量数据也被一网打尽。 2012年2月就有收购消息传出,但CNZZ董事长蔡文胜曾对外否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CNZZ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公司,符合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蔡文胜在微博上表示,CNZZ和阿里巴巴集团的结合会是互补共赢。 资料显示,CNZZ是由IDG投资的网络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为互联网各类站点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分析。同时,CNZZ拥有互联网数据采集、统计和挖掘三大技术,从事互联网数据监测,统计分析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 早在几年前阿里巴巴就开始通过收购进行产业链布局。2008年阿里巴巴收购通用论坛程序提供商PHPWind,2009年9月以5.4亿元收购万网,加上此次收购CNZZ,意味着绝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底层数据将被马云掌握,这给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据CNZZ透露,目前团购网站使用CNZZ统计工具居多,这使得阿里巴巴除拥有淘宝用户的交易习惯数据外,还能监测到淘宝站外的电商真实流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对手们也没有停止脚步。 京东商城从2012年11月起,推英文网站、收购网银在线、新一轮融资、与魅族达成8亿元销售合作、面向供应商推金融服务、今年上线广告系统刚拿到3亿美元融资的京东商城最近动作频频。而且,京东商城平台已对外开放,正式向合作伙伴推出物流配送服务,此举被业内视为再一次向阿里巴巴叫板。 不过要引起电商企业注意的是,中国电子商务依然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价格战依然是常态,而很多电商企业已经承受不起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商业模式。 瑞购品牌负责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战生则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商家无论在哪个平台都一定要挣钱的,不挣钱的生意不叫生意。消费者未来也需要理性的判断,如果买到很多没有用的东西,那也是不理性的消费。”姜惠平则认为:“目前的电商为了上市,做了很多不健康的事情,但上市并不是终极目标。无论电商和卖场,都是社会流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这些流通体系健康运转,才能促成中国的消费体系有序向前。” 即便曾经高喊零毛利、不盈利的京东商城,在今天已经不再被视为B2C中价格最低的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零售企业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京东商城或许也在寻找除价格战以外其他的扩张模式。 但需要提醒的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笑谈,中国4800家电商中有4799家都亏钱,只有马云的阿里巴巴赚钱。 客厅保卫战 这是一场争夺主导权的战争,谁取得了电视机的控制权,便取得了更多的消费市场。 为什么我们做什么,你们就学做什么?“ “你们不就是多了一块触屏而已吗?凭什么比我们小米贵两百块钱呢?” “据我所知,你们以前是做键盘的吧?现在干嘛凑热闹跑过来要跟小米学做机顶盒呢?” 一个多月前的11月16日,几个身着小米T恤的“米粉”们在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雷柏)RATV发布会现场踢场,对其产品提出质疑。甚至有人称感觉雷柏的产品“很没有意思,不好意思放在家里”。 但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小米)CEO雷军否认这是公司行为,“我很好奇,‘米粉’为什么攻击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公司?小米从来没有这样的衣服。这种做法太低劣,某小公司已经用过。”同时直言:“这样诋毁‘米粉’和小米的炒作模式太无耻。” 雷军此举在网上遭到了“水军”们的猛烈攻击,尤其对雷军称雷柏是“没有人知道的公司”表示极大不解。 有意思的是,就在踢场事件前两天,在小米盒子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已经与搜狐视频、腾讯视频、PPTV、风行等达成了内容合作,但他特别强调其中不包括同样拥有盒子业务的乐视网。 而恰恰在同期举办的2012亚太OTTTV峰会上,乐视网副总裁助理王彦峰公开指出,乐视盒子和小米盒子的定位并不相同,版权问题或将成为小米盒子发展的隐患。一个月后,乐视网联合央视播控平台推出自己的3D云视频智能盒子C1.“口水仗”的出现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智能电视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座金矿,因而争相进入此领域,欲分一杯羹。如今,智能电视的日益普及激发了消费者对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的消费需求。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宽带接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累计约为6222亿元,2012~2015年两者累计消费是2011年4倍多。 之前,智能电视仅靠着概念炒作吸引消费者,未与消费者的需求真正挂钩。即便做得再高端,Siri语音控制、iCloud云存储、裸眼3D等也要受到广电机顶盒的限制。 这是必须打通的关键环节。盒子的思路正是智能电视与电信合作OTT模式,和电信IPTV一样站在了广电的对立面。广电的出路则是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 更为紧迫的是,市场上出货的基本都是智能电视而非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根据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的市场容量有524万台,2012年需求量则将超过1800万台。但这些却并非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目前创维智能电视销量占其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了四成以上。” 这些消费数字显然动了广电部门的奶酪。仅仅发布一周后,小米盒子忽然暂停了全部视频服务,紧接着四天后,它遭遇广电“叫停”。外界猜测是因为它触犯了广电的政策底线,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并不属于广电总局《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下称“181号文件”)文件规定的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企业。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励怡青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华数与小米的合作是基于牌照的合作,目前小米盒子违规,所以合作还在谈。” 然而,在智能电视发展上,这并不是广电的第一次喊停。 广电首触礁 2012年3月9日,北京市的苏小姐由于嫌4M宽带网速慢,便花2100元钱购买了包月的6M宽带服务。然而,钱花出去半年多了,网速却没有快起来。她每次看视频,都得先缓冲5到10分钟,观看5到10分钟后,再缓冲,再看。像苏小姐一样怀疑宽带网速有问题的用户不在少数。 不过,宽带网络服务商却另有说法。一家名为“英联宽带”的业务员强调,因为是帐号绑定宽带,苏小姐等用户购买的宽带都是独享的,不会受别的宽带用户上网的影响,带宽越大,网速越快。他们还建议怀疑网速有问题的用户,可以用网上公开的一些测速试软件去检测网速。 这是2012年10月7日中午,CCTV13《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假宽带真相》节目,直指电信运营商宽带服务缺斤短两等问题。而就在8月和9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继宣布计划集中采购486万台和133万台机顶盒,加速推进IPTV业务发展。由此也折射出广电和电信部门在下一代电视方向上的利益纠葛和战略分歧。 事实上,它们的分歧由来已久。IPTV业务与广电系统推动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存在利益博弈,遭到广电运营商的阻挠。早在2005年底,福建泉州广电就以一纸措施严厉的《通告》叫停上海文广与中国电信正在泉州推广的IPTV业务。而在此后不久的2006年1月10日,浙江广电也发出了类似通告,叫停了浙江省内的IPTV业务。 国内IPTV产业从2005年开始盛起。那时候,随着娱乐消费水平的提高,电视内容日趋丰富,人们不再习惯于被动收看电视。通过IPTV业务,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点播和收看节目,传统电视的“时效性”已然失效,按下遥控器的按键,节目将按照用户自己的需求送来。 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看到了IPTV的潜力,并一直试图获得自己的牌照,然而却没有美梦成真。 希望落空之后,电信运营商没有选择死等牌照,而是开始通过与有牌照的广电机构通过合作的方式曲线进入市场。中国电信和网通与上海文广集团达成合作,在全国数十家城市开始了IPTV试点工作。而江苏电信和新华社江苏分社共同筹备的IPTV项目,甚至撇开了广电企业的参与。 广电和电信部门对IPTV的定位不同直接导致两者的矛盾。广电一直把IPTV定位是数字电视的补充,是数字电视的一块增值业务。而电信部门认为,IPTV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业务,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是其重要特点,而内容的安全性、合法性则处于次要地位。 广电系统通过发放牌照控制着IPTV,由于政策的壁垒、内容的缺乏以及用户发展的艰难,使得IPTV的商业模式前景难以明确,到2007年发展就几乎停滞,许多内容提供商纷纷倒闭,设备供应商同样因此而陷入到亏损的境地。 2008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鼓励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而宽带提速无疑为IPTV快速发展奠定了网络基础。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宽带提速普及工程,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全国力推“光进铜退”计划。早在去年,中国电信已全面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郭浩透露,到2013年,中国电信将使国内城市20M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提升至100%. IPTV与宽带无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高清视频的发展,高带宽的网络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开始发挥出积极引导效应,IPTV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截至目前,IPTV用户已经达到1974万。中国在2012年一季度也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 非但如此,IPTV依托高速网络加载的应用有很大发展潜力。随着网络扩容,拥有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若能开发出杀手级应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以IPTV为载体,拥有电子支付、远程看护等功能的智能家居市场仍有待挖掘。截至2012年8月底,中国电信拥有8576万户宽带用户,中国联通拥有6198.2万户。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用户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这些现有宽带用户或成为IPTV的潜力用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