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的几种非常规渠道

   2023-11-15 互联网1620
核心提示:面试我的同行招聘人员,是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不论最终能否成为同事,我都能从他们充满智慧的叙述中学到很多东西,擦出很多火

面试我的同行——招聘人员,是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不论最终能否成为同事,我都能从他们充满智慧的叙述中学到很多东西,擦出很多火花。本节不是我个人的招聘经验,而是我尽我所能把脑海中他们给我的信息整理出来。

(1)打入冷门职位的内部队伍

在聊到最有挑战性的职位招聘时,她跟我分享了一个某冷门行业工程师的职位招聘过程。这个职位的人力池据她描述全国不超过一万人,而她的任务是在半年内每月平均入职一到两人。在接到这项任务后,她有三个月的准备期。上网搜,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简历。找猎头,猎头听都没听过这个职位。茫然不知所措的她一头雾水,烦躁地过了几天,她看到这个部门的同事正在聊QQ,和同事随意攀谈几句居然让她有了惊天大发现。由于这个圈子小,工程
师们建了QQ群在里面探讨问题呢!敏感聪慧的她立即找到了方向!在这个群里聊了两个星期,她开始向有可能感兴趣的人发出邀请,最后居然通过他们发展了几个潜在的候选人。于是,这块硬骨头慢慢就变软了!

她给了我很大启发,对于一些冷门职位,常规渠道肯定是行不通的,打入内部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果你有勇气,混入他们的行业研讨会、产品推介会,说不定有大把的可选之人呢!

(2)让候选人推荐应聘者

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就职,在招聘地产项目人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候选人推荐。因为地产项目有周期性的特点,这与电影明星的“档期”有点类似,面试中的最佳候选人未必有“档期”出来,也就是说他们正服务于某一个项目之中。由于地产项目是根据项目工期签合同的,所以这个圈子里的人会互相照应。我有机会没档期的时候你上,等你有好机会没档期了我上。

这种方法与上一种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样企业就又多了一条不可多得的有效渠道!此外,对每一类职位人群特殊性的敏感度,是HR针对性选择渠道的一大法宝!

(3)校园招聘的另一种做法

他是一名IT公司的HR,谈到他的强项校园招聘,他的做法是这样的。他们不做常规的校园宣讲,而是与某学校的计算机系有常年合作。他也并非每年9 ~ 12月进校园,而是每学期针对大三学生做行业内新动向的培训。通过培训互动,找寻合适的大三学生来公司实习,到了大四就顺理成章地毕业转正了。

我觉得这种校园招聘的视角挺新颖的,既保证了企业在选择上的绝对主动,又维持了正面健康的雇主形象,还以低成本提前培训了员工。投入不多,收益很大!
 
(4)对新生事物的敏锐触觉

这是一名与我共事时间并不长的同事。当时我们在招聘“储备干部”,在同一时期内遇到五六名大学生村官前来面试,他们的素质普遍很高,而且两三年的村官生涯让他们能吃苦、有干劲,也更成熟。这位同事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片可以开发的沃土。他立即打听到“大学生村官”项目的组织方,并提供给我他们的联系方式。我委派他主导这个项目,果不其然,很快他就组织了二十几名离任的大学生村官前来面试,并最终录取了多名人员。

对面试来源中新生群体的敏锐把握,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路,拓宽人力池!

本为摘自《HR招聘实务手册》冯颖 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