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明星:潘石屹的聪明与麻烦

   2023-10-18 互联网240
明星与天才销售员 在潘石屹的客户群中,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老板,是极为重要的群体。潘石屹常常亲自前往拜访。 事实上,成就潘石屹的,还有他自己。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被称为“营销大师”。 2000年,潘石屹邀请当时已是北京房地产界大佬的任志强前往SOHO现代城参观,没想到任志强回去之后写了12000多字的文章抨击SOHO现代城,甚至认为“最好马上炸掉”。 潘石屹并没有从此与任志强交恶,而是写信回应,标题是《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3月初,北京两家媒体以大版面刊出两篇文章,为SOHO现代城赚足了眼球。此后,潘石屹还将批评SOHO现代城的重点文章收集起来,公开出版,取名《SOHO现代城批判》。 在当年,“事件营销”一词并未如现在这样为大家所熟知,但潘石屹已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有媒体人回忆,在当年SOHO现代城和建外SOHO巨幅户外广告牌上,总能见到微笑的潘石屹“为自己代言”。 他出书、拍电影、做主持人,成为“最有娱乐精神的地产商”,但他的一切媒体活动总能与他的生意巧妙捆绑,并且助力销售。 2011年,潘石屹曾在乔布斯逝世时建议苹果推出1000元以下的手机,后被网友炮轰,要求他盖1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一潘”成为1000元的代名词。很快,潘石屹发布了他的“潘币”正面是潘石屹的头像,背面则是正在建设中的望京SOHO. 今年1月的北京两会上,潘石屹与代表们聊天时,常常从包里拿出一本自己的书,签上名之后送给对方;被记者团团围住时,潘石屹不仅不慌不忙自在作答,还偶尔从包里拿出一沓“潘币”,发给记者们一人一张。 优酷网的脱口秀节目《老友记》上,潘石屹是出镜最多的主持人,但只要他出镜,拍摄地点大多会选择在朝外SOHO一个布满绿植的屋顶天台,潘石屹称,那里有北京CBD最美的风景。 2010年,在减少了广告投入的情况下,潘石屹持续的高曝光率和“明星效应”,让SOHO延续了销售传奇。当年,SOHO中国依然完成销售额238亿元,2011年完成销售额109亿元。 在任志强的口中,潘石屹是能将土豆用黄金的价格卖掉的人。在SOHO中国的客户群中,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老板,是极为重要的群体。潘石屹常常亲自前往拜访,在陕西神木,潘石屹甚至“在煤矿井下200多米呆了几个小时”。 有山西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场景:2005年,潘石屹带着路虎、沙盘、美女,在山西最高档的酒店山西国贸大酒店宴请山西客户,宴席中,潘一再说:“山西人帮了我的大忙!” 临走时,每个客户手里都拿着潘的礼物一幅精致的相框,里面放着SOHO.尚都的照片,照片上还有潘石屹亲笔题写的“祝喜欢SOHO.尚都的山西朋友新年好!”在媒体见面会上,在客户答谢会上,甚至在饭店,总看见老潘挂着亲和、友善的微笑,满足每个人的合影要求。 曾任SOHO中国上海公司总经理的贺亚楠曾把潘石屹比作空军,而自己带领的团队则是地面部队。他们一起出动,办论坛、开讲座,或者吃饭,而这样的饭局往往是销售的“临门一脚”。 有财经媒体曾这样描述潘石屹的饭局:“真是不可思议。整件事情听起来就像一群身价10亿、身经百战的商人在这场饭局中全都化身为崇拜潘石屹的粉丝。偶像一发话,粉丝就埋单了。” 与权力的距离 爆出“房姐”是潘石屹客户的爆料者感叹,同一天发出的两条微博,一条关于潘石屹,一条关于明天系,潘的那条一夜之后被大量转发,而明天系的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明星效应让潘石屹的营销事半功倍,但却无法为潘石屹带来他想要的土地。 近几年,在土地出让竞标中,潘石屹多次空手而归,他的财力与名声变得“没用”了。与一些真正的“高帅富”公司相比,从甘肃农村里走出来的他,还有一些距离。 2010年1月,北京CBD核心地块中服地块的竞标中,潘石屹质疑竞买条件中对投标主体的苛刻要求,与任志强一起炮轰“内定”。随后,中服地块被暂停上市。规划调整后重新上市的第一轮方案投标中,SOHO中国的分数全部垫底,潘石屹拿了9个倒数第一。 2011年7月,北京CBD的土地竞标中,Z1a、Z2a、Z2b这3个地块,潘石屹的SOHO中国都以最高价投标,但最终依然颗粒无收。 据报道,潘石屹曾看中清华美院三块地,但从一开始他就没能进入背后的圈子。 知情人士称,其实以潘石屹的聪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自己胜算不大。 拿地失意之下,SOHO中国的不少项目来源于烂尾楼的收购。在潘石屹的天才营销之下,一些“烂尾”工程到了潘的名下,转手就能以几倍的价格销售一空。北京的中关村SOHO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上海的SOHO东海广场等也是类似模式的产物。 在拿地之外的另一些事,也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潘石屹与权力的距离。最早爆出“房姐”有房产来自SOHO中国的“@财经女记者部落”曾发微博感慨,同一天发出的两条微博,一条关于潘石屹,一条关于明天系,潘的那条一夜之后被大量转发,而明天系的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被聚焦的“负面” 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过度的曝光也更容易带来风险由于总是在聚光灯下,再小的一点坏消息也可能被放大,并迅速传播。 过去的多年里,潘石屹似乎总能将自己变成“最佳男主角”,将公司的负面新闻转化为事件营销,这样的做法,帮助SOHO中国创下了销售奇迹。 对于一家尚不知名的小公司来说,这无可厚非,但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过度的曝光也更容易带来风险由于总是在聚光灯下,再小的一点坏消息也可能被放大,并迅速传播。 进入2013年,关于SOHO的各种负面新闻来势更为凶猛。 2月,有爆料人在微博上公布了部分三里屯SOHO的业主名单,该名单中,拥有4个户口的“房姐”龚爱爱赫然在列,并且拥有多套房产。更有爆料人称,龚爱爱曾带数位煤老板前往SOHO买房,并赚取回扣,潘石屹也被质疑与龚爱爱串通洗钱。 一时间,微博上质疑声四起,网友调侃潘石屹为“房洗洗”,并发问,潘石屹到底认不认识龚爱爱?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类似的追问,直指SOHO商业模式的核心。在过往多年中,SOHO开创了商业地产的散售模式,不少客户正是来自煤炭等能源行业的“回头客”。 潘石屹与SOHO中国的回应中,承认龚爱爱买了SOHO中国的房子,但坚决否认参与“洗钱”。 在“澄清”后,潘石屹说:“我很高兴看到网络净化能力,让一切黑暗都暴露在阳光下。” 这样的态度也反映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一位关注他多年的财经记者称,自己曾写过一篇关于SOHO中国的负面报道,发稿前,她曾将稿件发给潘石屹,没想到潘石屹并没有生气,“只是帮着改了一个错别字”。 这位记者称,相比万科、龙湖等地产商,潘石屹更愿意与媒体建立互信,而不是一味封堵。 然而,一波未平,又有律师公开表示,身为开曼注册的外资公司,SOHO中国并非民族企业,却在公司名称中冠以“中国”二字,质疑其名称违规。紧接着,知名网友司马南指出,潘石屹收购民源大厦背后,可能是与任志强勾结,侵吞国有资产。 这一次,潘石屹并没有正面回应。除夕之夜,潘石屹发微博称:“有人给我造谣,也有一些不明情况的朋友给我身上吐来口水。我一整天没有上网、看手机。刚打开手机看到许多留言,我眼泪掉下来了。” 直到2月28日,他才在沙龙上首次谈及此事,称“质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诽谤是一种犯罪”。 次日清晨,他发表长微博公开回应:“所有交易都是合法合规的,40亿、50亿和其他的各种谣言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选择站在“聚光灯”下的潘石屹,已涉险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现在和未来,他能坦然应对所有的麻烦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