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物联网 物联网可能是最普遍的趋势了,所有我们与之互动的东西,都变成了电脑化的实体。我们的住房、汽车甚至街上的物体,不但能与我们的智能手机,也能在它们相互之间,顺畅地进行互动。 有两项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这股趋势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一项是近场通讯技术(NFC),它能够让相邻的设备进行双向数据通讯;另一项技术是超低能耗芯片,采用这种技术的芯片将能够利用周围环境的能源,进而让电脑化实体遍布所有你想象得到的地方。 虽然物联网已经在形成过程中,但很难瞧清楚它将把我们领向何方。有一些应用,例如移动支付和IBM的“智能星球”计划,在短短几年内就会大范围普及。随着消费者能够通过现实世界的广告对数字产品进行无缝接入,市场营销也将会发生转型。 可是,当计算过程不再是停留于桌面,而变成我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某种自然平常的互动方式时,还真说不好其影响会是怎样的。 5. 以消费大众为导向的超级计算 每个人都领教过拨打客服电话然后不得不与自助服务系统打交道的无奈和失望。自助服务其实还挺好用的,但就是要花点功夫。在重复了好几次操作后,你会发现自己恨不得把回答塞进电话里,又或者宁可与某个海外客服中心带着浓重口音的人直接对话。 电脑计算面临的下一个重大挑战就存在于此。我们过去常常要等待台式电脑处理指令,后来又让看似永无止境的网页进度条耗费我们的生命,而眼下的我们正为自然语言界面无法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工作而苦恼。 欢迎来到电脑计算的下一个阶段。正如我过去曾提到的,IBM、谷歌和微软等众多IT巨擎都在争相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大数据系统通过云计算融合在一起,让大众能够在任何地点获取服务。 这些系统将比我们最好的朋友还要了解我们,不但如此,它们还能够与整个物联网以及全人类知识的总和相互连接。IBM的沃森(Watson)超级计算机就是它们中的第一个。它目前的造价高达300万美元,不出十年将能够降低到3万美元这个大多数组织都能够承受的水平。 当电脑消失 在电脑诞生之初,它们庞大的身形要占用整个整个的房间,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来进行操作。后来,它们来到了我们的家中,而且简单到十几岁的小孩短短几天便能够熟练使用(成年人反而上手较慢)。现如今,我那只有三岁的女儿玩起她的iPad来就跟玩布娃娃一样自然。 当今世界,电脑本身正在消失。它们融入到了物联网内,融入到了非触控界面里,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见了踪影。那个电脑需要插入碟片才能工作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习惯了“软件即服务”,而“硬件即服务”的时代即将来临。 这就是为什么科技公司正变得日益以消费者为导向,并投资于原生内容之类的东西来吸引我们进入到他们的平台。而我们将通过他们的平台,登陆大规模在线服务来满足自己的娱乐和教育需求。 带有讽刺意味的是,科技的未来完完全全就在于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