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招素质高、有知识、有技术的优秀人才。月薪多少?年薪多少?甚至是日薪,越来越多的员工关心待遇问题,却很少去想自己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而企业由于没钱、没有培训团队,更不能让员工走出去与外界交流。招来时只能通过老员工手把手教,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形势逼迫下,老员工不愿意主动教新员工,新员工对跟老员工学习有抵触。就这样,很多新员工没干多久就走了。调查发现,由于员工跳槽频繁,很多中小企业主对招收新员工失去信心,更倾向于招有经验的高手,而高手更是“高”的吓人,望而却步,最后老板自己上,从而陷入新的迷茫中。
3、融资信贷难
在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完全依靠自身资金周转,企业运营自给自足,平时几乎以“我们企业运作很良好,没有向银行贷一分钱”为荣。而在危难之中,自给不自足的时候,才想贷款周转,却发现所有的银行只会“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广东省家具经理人协会总顾问曹洪福先生说“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银行贷款不好贷,民间机构利息又太高。在经营中,最大的困境还是‘钱’的问题。”在和银行工作人员交流中了解到“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由于提供不了抵押物,只能通过相互担保来实现借贷。特别是小微企业在融资时,要么选择走正规银行的渠道,要经历一两个月,但是利息较低;要么选择民间借贷机构,效率极快,最快的一天就能把钱拿到手,但是利息很高。当小微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后者也成了他们”不得已而为之“,也许这将是一条不归路。
三、三分天下定诸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可是请问你是“武松”吗?你用“武松”的本领吗?在危机四伏,前途未卜的市场环境中,太阳每天还是会从东方升起,中小企业的前行之路在何方?
1、经营和管理分开
在所有倒闭的企业中,几乎都是一个原因“经营不善”,而在我们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均把“经营不善”归结到“管理”二字。经营管理似乎一样何必较劲,367智业联盟终身顾问曹洪福先生说“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失败都是把经营和管理混为一潭,经营是战略,管理是战术,越是中小企业越要把管理和经营分开思考。”调研结果表明,95%以上的中小企业几乎只在做管理,没有做经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竞争数量来看,我们处在竞争金字塔的底部。从经济学来看,5%的人掌握着95%的财富,从市场竞争来看,5%的企业影响着95%的顾客,如果你开始觉得自己的企业在顾客的层面影响力在迅速下降,那就一定该思考一下我们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处在哪一类别。如果你正准备步入那5%以经营为核心的企业行列,恭喜你,你将开始影响95%的顾客,此时此刻你觉得市场拓展还那么难吗?
2、老板和经理分开
从中小企业人才现状来看,95%的企业老板在做经理的事,而在在这些企业中一定有5%的员工在思考老板的事,甚至比例更高。当员工开始思考企业福利和发展战略时,不幸已经默默地降临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老板只需要做两件事企业要赚那些钱;钱要分给哪些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第二件事甚至更为重要。而经理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赚到企业要赚的钱。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老板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你觉得我是在说你吗?如果老板把“分钱”想透了,也许人才就不再是头痛的事。中国品牌策划联盟执行会长曹洪福先生告诉我们“在中国的国情环境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当务之急不是学管理,更不是上EMBA,而是设计企业组织的利益体系,管理的事让经理去做吧。”
3、品牌和营销分开
在市场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品牌”是我们不谋而合的目标,然而我作为品牌研究工作者,却常常听到“我们企业太小,营销都做不好还谈什么品牌?”可是今天我要告诉您,在曹洪福先生编著的《当品牌遇到策划》一书中明确提出“营销只会教你如何找到客户并成交,而品牌却是教你如何让客户找你成交!”。越是中小企业营销的人才配备、管理能力等因素决定唯一保持业绩增长的出路就是让更多的客户找你成交。明明清楚的知道,我们薄弱的营销能力开发有限的客户难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难道我们还要南辕北辙吗?
在我接触的企业中,95%以上企业都是营销为王?可是今天,我要告诉各位企业家,品牌为帅、营销为将,才是中小企业立足未来的不二法宝。品牌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我们的老板有看到它,管理它吗?如果你有清楚的品牌战略,有足够的无形资产,你还会却资金吗?
经营的本质是“品牌”,管理的本质是“企业”。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企业轻装上阵,那就把经营摆上台面,而不是所谓的管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企业稳步向前,那就把自己的角色摆正,而不是全能王;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企业突出重围,那就让品牌挂帅,而不是营销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