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Facebook:充满挫折的自我革命

   2023-06-15 互联网2950

当然更重要的是过去几年Facebook一直专注于打造一个内容质量高的News Feed,使得其照片体验更佳、消息体验更棒,这样当Facebook成为用户手机的桌面应用时能够把对用户的体验做到尽可能好。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意味着什么

和扎克伯格自己对 Facebook Home寄予厚望一样,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诸多势力都在认真观察Facebook Home上市后的走向,以期能从中窥探出智能手机普及后下一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Facebook Home给他们带来的第一个启示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需要被重新定义了。

在所有对于Facebook Home的解读中,抢占入口成为最常见的观点。正如美国市场研究机构Asymco作出的那个有趣的比喻:如果说谷歌对于安卓的经营是在培育一条河流生态的话,Facebook Home就像在这条河的上游筑坝捕鱼。

这一解读给其他移动互联网公司最直接的启发便是:通过桌面的方式占领用户接触智能手机的第一入口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正如3G门户CEO张向东的判断,移动互联网到今天,已经形成了4个主要的入口:应用市场、浏览器、超级App和手机桌面,其中应用市场大局已定,移动浏览器前途未卜,做平台级的超级App是巨头的生意,离用户最近的手机桌面则最具潜力。

事实上,Facebook Home做锁屏桌面的方式并非Facebook首创,在更早之前,移动杂志应用Flipboard就曾经尝试过在用户手机处于锁屏状态下将精美的杂志内容用锁屏壁纸的形式推送给用户,由于图片本身足够精美,这种推送并不会带给重度用户过多的骚扰。

Facebook Home的尝试显然也体现了Facebook对自己社交网络上内容的自信:在不足10年的发展史上,Facebook一直无比重视图片的用户体验,包括后来斥资10亿美元收购图片社交应用Instagram都反映了扎克伯格对于图片体验之于社交网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当年以“Like”为核心的时间线功能又对于信息做了又一层的过滤,这使得用户所看到的信息流中更容易出现自己相对喜欢的内容,当这部分内容随着更新一次出现在Facebook Home用户锁屏状态下的手机屏幕上时,至少都还是用户相对不讨厌的信息。

如果顺着抢占用户手机桌面就能争到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的思路继续推演,理论上看,很多应用都有模仿Facebook Home做桌面的潜力,比如持续产生内容的新闻客户端、微博,Twitter(Twitter确实表示有计划推出类Facebook Home型应用)、微信的朋友圈、电子杂志等。

遗憾的是这仍然是PC互联网时代基于空间认识的入口思维。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大卫。盖勒特近期在《连线》杂志撰文称,互联网正在从基于空间的模式向基于时间的模式转变。在上一个时代,PC的桌面正像是一个杂货市场或是报刊亭,应用能够脱颖而出更多取决于它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比如桌面最显眼的位置,网址导航站中的显要位置推荐杀毒软件及浏览器的厮杀都分别成就了一批今天互联网巨头,然而这一切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则需要被重新认识了。

互联网正在从基于空间的模式向基于时间的模式转变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时间线的价值大于应用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手机本身就是一个窄屏产品,除去预装的原生应用,能够幸运进入用户首屏的产品不超过十个,即便处在首屏的宝贵位置,他们中只有部分幸运儿才能被用户经常性打开,装机量的价值变的空前脆弱,一个应用最核心的价值不在于它在哪而在于它有能力让用户花费多少时间来使用,所以占据北美用户五分之一以上智能手机使用时间会成为Facebook如今最大的资产,一些高粘度应用内的推荐会方兴未艾。

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一,如果一款应用本身无法做到抓住用户的大量时间,即使占据着手机桌面也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力,谁也不愿自己的桌面被一款应用垄断,除非他能带来让人欲罢不能的体验。第二,即使一款应用能够让用户每天都花费一定时间,但是作为锁屏时的呈现形式也非常重要,想象一下当你的手机在锁屏状态下不断被推送一条条新闻,一个个twitter,一段段微信提醒,扑面而来的信息压强会有多少人受得了。

基于此,在诸多应用中,主打关系并能持续产生精美内容的应用抢占桌面入口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些,比如Facebook,比如Path,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图片,然而也仅仅是可能性相对较大而已。

挑战用户习惯的冒险

再完美的逻辑推演也要经受得住现实的拷问。和其全球10亿用户的巨大体量相比,50万的下载不足其千分之一,相比之下主打图片社交的Instagram在安卓上线第一天的下载量便突破百万,用户对于Facebook Home的吐槽主要集中在电话功能使用不便,锁屏界面无法显示时间、电池等必要信息,费流量以及无法一键直达其他工具。

纵观这些差评,锁屏界面无法显示时间、电池等信息,费流量原则上是可以通过产品迭代和市场行为解决的,例如以费流量为例Facebook Home的市场推广会和三星,HTC等手机厂商合作,在预装Facebook Home的手机进入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时,会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赠送一定数额的免费流量,加上之后可能会走预装渠道,Facebook Home的市场占有率并不完全依赖下载量。

然而,至于电话功能使用不便和无法一键直达其他工具则反映了Facebook这次激进冒险和用户固有习惯之间的深层冲突。

比如用户集中吐槽的打电话功能使用不便的功能,Facebook希望用户更多的使用Facebook内置的Facebook Messenger联系彼此,而在美国,Facebook已经开始在好友的联系方式页面增加了“Free Call”(免费通话)按钮 ,希望逐渐取代用户打电话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第一代Facebook Home所面对的Facebook重度用户来说,他们更多的生活是围绕着社交网络展开,习惯用Facebook联系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种使用惯性使得他们与每天电话不断的商务人士不同,他们更愿意在一个平台上解决尽可能多的社交需求 ,而不是用“上一代人”的方式打开电话簿把自己与世界连接。

而用户对Facebook Home最致命的吐槽表面上看是为什么要通过Facebook的桌面才能到达其他应用,潜台词则是“凭什么让Facebook霸占我的手机”,用户心理上对于一款应用垄断手机的逆反则是Facebook Home面对的最大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3年,iOS定义了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操作系统建立规则,各类应用只是游戏的参与者各居其位,谁也别想越雷池半步。安卓系统虽然更加开放,但用户已经形成的对于智能手机的共识便是一款值得信赖的应用最好离操作系统越远越好,而Facebook Home真正需要挑战的恰恰是用户先入为主的这种观念。

对于扎克伯格来说,他的梦想是接管世界而不是仅仅做一款受欢迎的应用,他对于产品的思考会着眼于五年后的趋势而不是一年内的机会,这使得他极易成为领先于时代的革新者而遭遇挫败,比如当年它所押注的智能手机的web端机遇因为HTML5远未成熟而一脚踏空,扎克伯格因为看到了未来小群体内进行分享会成为趋势而提出用关系主导的智能手机取代应用主导的智能手机,这不仅是Facebook对自己的再造,也势必会成为一场领先于当前时代的艰难变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