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
这家冲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民营企业成了新的传奇。而在这部传奇里,众人对其掌门人任正非充满了好奇。日前,浙江大学EMBA大师讲堂邀请了华为资深顾问田涛,为众人解读“华为任正非的管理思想”。
“个人英雄”主导企业早期发展
但“卸磨杀驴”避无可避
无论是在创业期,还是在原始积累期,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是个人英雄的文化主导着企业早期的发展。谁能为公司拿来合同、谁能让公司活下去,谁就是公司的英雄。

早期的华为也是如此。在最早的十年里,华为内部是遍地英雄下夕烟,各显神通、各逞其能,谁能抢到银子,谁就分得更多,谁就有可能迅速升官发财,这是华为早期很简单的逻辑。但是正因为如此,遍地是狼烟,山头问题突出,每个人都觉得我是公司的功臣,功臣和功臣打架,功臣跟老板叫板。这大概是所有企业创业早期会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而早期的华为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华为在最早的十年里高速发展,高速发展就要依靠各路英雄好汉,去打天下、攻山头、拿合同。那么到了今天,华为就面临着怎么论功、怎么行赏的问题。
华为能够走到今天,在那样一个山头林立的节骨眼上没有垮下去,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中国式顶层设计,也就是华为基本法。通过这个顶层设计,华为把个人英雄的文化导入到群起奋斗的轨道上来。群起奋斗就是组织最大化,而个人只是组织的一份子。20多年来,华为颠覆了电信行业的很多规则,其中一个就是把销售方式从代理制变成直销。靠什么直销?靠的是华为群体作战的能力。
华为的老板任正非跟我讲过一个例子:西方的公司派出去谈合作的都是工作时间1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人,一般两三个人,他们的礼数都很周到;华为派出去的都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一般八九个人,大学毕业不久,穿着不合体的西装,也不管对方情绪好不好,他光讲他的,即使去欧洲市场也是如此,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被人理,到后来的被人嫌烦,在不理和烦的过程中,最后对方却觉得小伙子不错,很虔诚,然后开始跟他们交流,交流之后慢慢成为朋友。
这帮年轻小伙子是在群体作战。搞技术的、搞市场的、搞公共关系的组成铁三角,一个项目可能有十几个、几十个小伙子,来回地车轮战,不管对方的眼神,也不管对方的表情,只要对方说好,就把PPT打开,自己滔滔不绝地往下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