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管理与结构化面试的关系

   2024-03-11 互联网540
核心提示:笔者在参与一次金融机构的校园招聘面试时,曾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名身穿黑西服的考生,敲门进入后,一手捂肚,一手前伸,径直走

    笔者在参与一次金融机构的校园招聘面试时,曾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名身穿黑西服的考生,敲门进入后,一手捂肚,一手前伸,径直走到面试官面前,一定要同两名考官一一握手,并不住地说"你好,你好".之后,他到座位上开始面试。在结束时,他又以同样的姿势再次走到面试官面前,有力的握手后方离开。

    这位考生在面试前和结束时主动与考官握手,是想给考官留下较好的印象,进而提升自己面试成功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就体现了印象管理。

    一、何谓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印象的过程,是面试中候选者为获得良好印象而运用的策略之一。对印象管理的策略,有人用得娴熟、得当,有人用得生硬甚至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上述这位考生主要运用印象管理中的非言语策略,即通过面部表情、触摸、身体位置、姿态等方式试图影响面试官对其印象的形成。研究表明非言语和言语策略能在面试中发挥主要作用。非言语印象管理的使用会受到情景限制,当应聘者能够根据题目进行良好的个人阐述时,非言语印象管理的影响程度就会缩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应聘者相信,通过自己的回答能较好地展现自己、影响面试官,无需更多使用外在行为来获取好感;另一方面,面试官也会更多将精力投入到倾听应聘者生动的讲述上,而不会过多关注其外显的其他表现了。

    言语策略是面试中最常用到、也是最外显的一种行为方式。言语策略主要包括获得性策略和保护性策略。其中,获得性策略又可分为自我聚焦型和他人聚焦型两种。前者在使用时,应聘者的语言表述更多集中在凸显个人优势上;后者在表述中则是通过逢迎讨好的语言来获取人际吸引。

    在获得性策略中,面试者可能会用到自我提升、享受权利、强调和克服障碍等方式;他人聚焦策略包括提升他人和意见遵从等两种方式。在保护性策略中,借口、合理化理由和道歉是应聘者常用的三种方式。

    二、印象管理在结构化面试中的应用

    对于印象管理在面试中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积极的表现,即面试者具备一定社会化程度,能表现出适时、适当的职业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与企业文化相吻合,那么这会是非常好的事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象管理对面试有消极影响。因为这会蒙蔽面试官的双眼,使评价无法准确,让企业付出潜在的用人成本。应该说印象管理对面试的影响,应视情况而定,不能单一认为其是好还是不好。

    应聘者为何要在面试中运用印象管理策略?其实在日常工作中,人们随时都在使用印象管理,这是由个人内在和外在需求共同决定的。在面试中,应聘者相对处于弱势,他们更需要应用一定方式、策略来获得对自我有利的结果。

    通常,应聘者会有意识地寻找环境线索来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印象管理方式。面试题目的类型就会影响具体策略的选择。背景性问题(意愿题和行为题)、智能题、情境题、压力问题是结构化面试中常见的题型,印象管理策略在不同的题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行为问题假设"过去是预测未来行为的最好指标".因此应聘者会采用更多"自我推销"策略来回答问题,也就是"自我聚焦策略",即通过充分表达个人在某事件中的优秀表现,让考官感觉自己是具备某种胜任力的,以此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情境性问题主要是通过考察应聘者对某种假设情景的设想、分析,这样的题目减少了应聘者对自己能力夸口的机会,但却有机会证明他自己与用人单位的价值观、处理方式相一致,个人可以借机更多描述个人认可的价值观、遵从的理念,也就是"他人聚焦策略"的应用会增多;在压力问题下,应聘者通过表现一些积极的行为和意愿,而给面试官留下亲善、易相处的印象。

    三、印象管理对结构化面试产生影响的原因

    任何一种印象管理策略的目的都是为了产生积极的印象,自我聚焦与他人聚焦策略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的。自我聚焦策略是应聘者通过良好展现个人的知识、 技能、能力等一系列与岗位匹配的胜任力后,希望给面试官留下比较匹配的印象。自我聚焦将事件的成功因素归因到个人身上,这直接为考官准备好了对考生行为的 解释,减轻了考官面试中的信息加工负荷。他人聚焦策略虽不如自我聚焦策略对面试结果的影响大,但其通过"似我效应"引发人际关注,从而起到增强对个人评价 的作用。

    分析结构化面试受到印象管理策略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试官因素。不同考官对印象管理评价的差异,是导致面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考官在结构化面试中,很难做到评价标准完全一致,评价过程中会 有主观成分,不同考官对同一行为的解释存在的差异,就会造成评价上的偏差。比如,面试经验丰富的考官更易识别出印象管理策略,从而对应聘者有客观评价。专 家型的面试官更关注考生思维的创新性、深刻性等方面,因此会较少受到印象策略的影响。

    (二)考生因素。首先,女性比男性对社会刺激更加敏感,因此女性在面试过程中更关注个人的表现,因此印象策略的应用频率也更高。其次,应聘者对职位越熟悉,就越可能表现出岗位所需要的胜任力,进行更好的印象管理。

    (三)结构化面试本身的因素。前面提到,面试题目的类型会影响考生对印象管理策略的应用。随着结构化面试应用的越来越普遍,应聘者对考题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事前进行的准备就会越来越充分,因此在面试中对印象管理的应用也会随之成熟起来。

    四、如何控制结构化面试中的印象管理策略

    (一)采用行为面试题目。研究表明,相对于情景面试题目,行为面试题目在结构化面试中降低应聘者的印象管理作用的能力更强。

    (二)关注应聘者面谈中的言语细节。如果应聘者将他人的事件安插在自己身上,那么首先可从其自身的语言表述上进行分析。观其语言是否较为笼统,或以模式化 的套话进行回答;是否多用形容词而非实义动词;是否更多是以"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感受、观点的句式进行陈述的。其次,面试官可以通过对具体细节进 行追问,根据应聘者回答是否细致真实来辨识真伪。

    (三)在面试等候时实施测量。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有:自我监控量表,用以考察个体对社会线索的留意和回应程度。社会称许行为均衡量表,有印象管理、自我欺 骗增强两个分量表构成,其中印象管理分量表测量人们有意识地伪装自我、迎合他人的倾向。自我表现量表,测量人们在作假过程中使用归因技术和排除技术的倾向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