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的《潜夫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管理思想文献。在它身上,鲜明地反映了民间思想家的不同立场和不同思路。读这部书,可以举一反三,对历史上的民间管理思想形成新的认知。
毋庸讳言,《潜夫论》尽管有自己的体系,但不是严密的学术著作。它脱离了汉代儒学的家法和门户,而且不追求对体制的附和,它不仅不受官方权力意志的束缚,而且不受儒学范式的束缚。王符是以一个古代“自由人”的身份和角度完成这部著作的。所以,他信奉儒学,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追求,而没有外在的诱惑或者干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他的思想可以接受任何学派。在这部著作中,儒、道、名、法、墨、兵、杂等,应有尽有,都可拿来为己所用,彻底抛弃了学派攻讦和门户偏见。这正是《潜夫论》能够自成体系的奥秘。
王符身处社会底层,目睹种种社会弊端,而当时的体制和人事,又压抑了他的向上通道。所以,他要呐喊。但是,这种呐喊是抗议而不是宣泄。他并不“愤青”,反而十分成熟,这在民间思想家中十分难得。他写作的目的是救世,而不是拆台。在这一意义上,他依然是“补天派”。而且他的学识和素养,使他能够看透上层的虚妄,确立草根的自信。他不是从理论和概念出发,而是从现实出发,更不是寻章摘句,故作高深,所以,他的很多论证显得粗陋,有些概念前后不一。就以他十分重视的本末之辨为例,《潜夫论》在不同篇章中出现了多处“本末”,而这些“本末”的前后定义并不一致,内涵宽窄不等,然而,却都包含有他自己的见解。如果细究书中的逻辑,不难发现个别地方存在疏漏或者缺环,有些说法来自循环论证,部分前提或者结论并不严密。这些,与其说是王符自己的缺陷,不如说是民间思想的特色,即思想大于学术,观点高于论证。平心而论,王符由于具有深厚的学养,所以他的著述在民间作品中是十分出色的。没有学究式的细扣可能是瑕疵,也更有可能是思想火花的爆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