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版怎么说都行,普通观众骂再难听都没关系,但《新京报》社会评论版竟然说我‘说教太多’。作为一个曾经有责任感的媒体,对于常识在不上网人群中的普及可能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不但无视而且抵触。我怎么可能不生气。”
主题先行,通过电视剧传达“常识”,是《龙门镖局》最受争议,也是宁财神坚决不改的地方。
这些“常识”包括程序正义、网络暴力、反对刑讯逼供、媒体人的自律等等。用宁财神的话说就是“文明时代的常识”。
但《龙门镖局》夹带的“公知”常识,远不如《武林外传》的生活常识那样让观众容易接受。
“现在一提常识大家就说公知又出来摆姿态了。或者你自己看很多书,会觉得这种道理我早就知道了,干嘛要听你说啊,还会有受辱感。但事实上这些就是文明社会需要的常识。常识的路比我们想象的漫长,我对自己洗脑后遗症的耻辱感都无处不在。”
“你也犯常识错误?”
“比如我去做《非诚勿扰》,觉得一个女嘉宾和那个男嘉宾很相配,各方面条件都合适,但她没选他,我就质疑她动机了。虽然她也有可能动机不纯,但爱情本来就是化学,不是社会学也不是经济学,没感觉就是没感觉,我不能用我的审美去套她的。这是恶劣的‘拉郎配’思想。几千年了,我这种人还有这种媒婆观点。这就是药不能停。”为了这个常识错误,宁财神在新一期节目罕见地说了很长一段话,诚恳地和女嘉宾道了歉。
担任《非诚勿扰》嘉宾让宁财神在街上被认出来的概率迅速攀升。但他却认为过去大家只是不知道宁财神长什么样子,自己的知名度没提升多少,“从(微博)粉丝量变化就知道了。”
某种意义上,宁财神是在用微博感知大众的。
面对二次元微博里折射的三次元世界,写喜剧的宁财神有时会感到绝望。
“有人一直虚构着一个还存在着儒家的道德社会,大家都还用这个标准要求他人,但其实我们早已不是长幼有序的社会,儒家早就已经崩盘。”
“你从互联网中看到的世界怎样的?”
“破碎的。有好有坏,相对均等吧。”
70后的宁财神看到了文革的尾巴,看到了改革开放,看到了严打。经过那段“吃得饱饭但吃不上肉”的日子,他说自己现在都会有物资匮乏恐惧症,本能的去超市就想屯东西。
“这些对你有什么影响?”
“独立,自给自足,对很多人、很多事没有期待,保持距离,但有希望社会改良的愿望。所以我们是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
宁财神在微博上说,决定给《龙门镖局》里的年掌柜改个名字,以示敬意。
【原标题:宁财神:文化产品经理的二次元产品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