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捐款》折射三大社会现象

   2023-12-16 互联网1380
核心提示:虎年央视春晚大幕落下,最受公众期待的赵本山,凭借着小品《捐款》不仅带给了公众不少的欢笑,同时也折射出诸多的社会问题,令

    虎年央视春晚大幕落下,最受公众期待的赵本山,凭借着小品《捐款》不仅带给了公众不少的欢笑,同时也折射出诸多的社会问题,令人回味无穷。不妨,让我们一同来品鉴赵本山的小品《捐款》,感受其到底折射出哪些社会现象?

    其一、“亲家”的“被捐款”是对“被”时代的讽刺。2009年,“被”字成为了最受公众关注的热词。政府部门规定让捐款,但却让捐款者是自愿的,便捐款者却又很无奈,由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只得忍气吞声。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不仅仅“被捐款”频频发生,而且,还有很多如“被幸福”、“被富裕”、“被买房”这样的问题,一个“被”字,让多少群众有苦无处诉啊。

    其二、受捐助者提着“国窖1573”表谢意折射社会腐败。小品中,接受社会捐助者为了表达恩人的善举,居然提着“国窖1573”来回报恩人。受人之恩,当以回报,但对于一个需要社会帮扶的贫困家庭,怎能提着如此昂贵的酒来表达谢意呢?

    其三、不慎摁错数字的误捐是对明星“诈捐”的挖苦。本来想捐三千块钱,却不小心多摁了一个数字,结果捐成了三万,面对媒体的追捧,捐款者“骑虎难下”。而如今,很多明星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面对社会上各种公益活动,他们口口声声说要捐多少多少钱,大多数明星都能如实兑现,可是,一些明星却只是耍耍嘴皮子,不少明星因此而遭曝光,社会形象一落千丈。

    这些年来,赵本山的每一部小品之所以都能够成为经典,深得百姓宠爱,不仅仅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包袱”少,笑料多,而且是一种愉快享受的过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赵本山的每一部小品都与社会生活贴得非常紧。希望这些现象,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要“一笑而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