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璀璨的娱乐圈,流传着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些明星,他们不但没有被拍在沙滩上,反而越老越值钱。我们知道,在很多行业里,尤其是技术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因为阅历丰富了,行情自然看涨,很多东西年轻人刚入行肯定不会做,或者做不好,但是老师傅不同,他们经验丰富,手脚麻利,一看便知问题所在,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老专家肯定挂号费就贵。可是娱乐圈不同,你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观众喜不喜欢你,你能带动多少人群,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想在这个圈子里能跟年轻人抢钱,真是非常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不代表没有,下面这些就是依然冲劲儿十足的前辈们。
香港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歌唱演员,粤剧演员。1947年生于上海,从艺40多年,外号“汪阿姐”(指她在香港演艺界的地位崇高)。2008年61岁的她还主演了《野蛮奶奶大战戈师奶》,播出后广受好评,她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无论曾经获得过多少辉煌,对于她来说那些都是过往的一种经历,不值得炫耀,而她更看重的是今天,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好,那是最重要的,60多岁的她还去跟年轻人一起学跳街舞,这个很多年轻人都跳不动的运动,阿姐为了学习更是付出多倍努力,如今的她不但保持着自己在电视台的地位,而且剧集的价码只升不减,可见阿姐的功力非比寻常啊。
阿姐2003年获香港银紫荆勋章,这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女艺人,她对香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汪明荃乳名“小妹”,上海崇明岛出生,和祖父母一起生活。1956年秋天到港定居。因为爱表演,所以应考丽的映声艺员训练班。从千多名报名者中,只录取9名,她成为了其中一位,展开演艺事业。后来她为了使自己的演出更进一步,曾自费前往日本深造,这在当时来讲是一项创举,而她学成归来以后,亦证明了她选择的正确。1967年加入丽的映声,1971年转投无线电视,是七十年代无线首席女演员。
如果突然提起张少华的名字,您有可能一时对不上号。看看照片,您肯定就笑了。她演戏有一绝,能跑就跑,能跳就跳,闪、转、腾、挪,样样能做,除了难度极高的武打动作,她一般不用替身。
1937年出生的张少华,72岁的她,实属大器晚成,上了年纪后,在荧幕上塑造了众多小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被誉为“演艺界最好的老太太”、“慈祥妈妈专业户”、“最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等等。2005年6月16日晚,获得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
年轻时,她曾和赵丽蓉同台搭戏,出演《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评剧作品,是著名的评剧演员。
她从13岁考入中国评剧院,学了6年的基本功,就是唱、念、做、打。唱和念主要是练嗓子、练表情神态,做和打主要就是练身体了。学戏是最苦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么多年,早就养成习惯了,每天都要抻抻筋、压压腿,活动活动身子骨儿。不活动,身子就发紧,活动开了,浑身舒服!不然,怎么闪、转、腾、挪?就是年轻时攒下的好身板,让她70多岁还能这么活跃。
提起朱旭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除了是人艺舞台的一颗明星,在影视里也大出风头。
在影视圈里,大家都亲切的称朱旭为“老爷子”,这大概和他所塑造的形象有关,因为朱旭老师似乎总在饰演着“老爷子”的形象。
有人形容朱旭的话剧表演“真切感人,入木三分”,没错,在北京人艺,朱旭的名声叫得很响,许多舞台艺术形象,由于他演而成为永恒,很难再有人会超越他。
近年来,朱旭活跃于影视界,在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朱旭还参加了《末代皇帝》(电视剧)、《似水年华》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朱旭生于1930年4月15日,辽宁省沈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1949年4月考入华北大学第三部文艺干部训练班,7月随华北大学文工队三队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调华北大学文工队二团任演员。
在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朱旭塑造了众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1984年他因在《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配演一等奖,并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表彰。
1971年完成《钟馗娘子》后退出影坛,结婚生子。本以为她就销声匿迹了,但是命运总是爱捉弄人,1978年与丈夫离婚。1992年她返港继续发展其演艺事业,近年来,主力在中国内地拍摄电视剧。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龙》“碧眼狐狸”一角,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项以及角逐奥斯卡金像奖,为她的事业再创高峰。
郑佩佩,1946年12月4日在中国上海出生,郑佩佩的发迹同其他女明星有很大区别。她一直很强调自己是上海人,学芭蕾舞出身。1960年来到香港,1963年考入南国实验剧团,为第二期毕业生,毕业后加入邵氏电影公司。
其从影首作是《宝莲灯》(1963),她平生的第一部影片却是反串男角。同年,首度担当文艺片《情人石》(1963)的主角,郑佩佩从此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国际独立制片人协会“金武士奖”,由于她是第一个得到此奖的亚洲女演员,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演技优秀和最有前途的影坛新秀。
周润发印证香港80年代的黄金时期,并创造了多个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许文强、小马哥、赌神等多不胜数。
精湛的演技让他誉有香港“演技之神”的名衔,90年代后进军好莱坞跃升为国际巨星。这也是他一直身价高居不下的原因,因为他努力,从来都是高标准要求自己,现在他来内地演戏,合约都是按照国际标准在走,以小时计算,房车伺候,价格之高,只有投资商最清楚啦。
周润发,1955年5月18日生于香港南丫岛,受过初中教育,辍学后进入社会工作,曾当过杂工、邮差和售货员等。1973年考入无线电视台艺员训练班,是第三届的毕业生。当时他和吴孟达是同学,并且打麻将输给吴孟达200多块。
1975年他开始拍电影,第一部是《投胎人》。他曾先后七次获得“电影皇帝”称号。主演《等待黎明》获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奖和二十四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主演《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和《阿郎的故事》,又先后获第六届、第七届和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他还得过美国电影协会和韩国颁发的“亚洲最杰出的演员奖”。 这些都为他如今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已经入土为安,但是她带给我们的经典作品依然被世人传看,她也是大器晚成的一位老艺术家,虽然年轻时也有些名气,但是老了才家喻户晓,大红大紫。
1928年3月11日出生的赵丽蓉,年过花甲时才登上春节晚会舞台表演小品,那是在1989年,此后一共参加了6届。《英雄母亲的一天》(1989年)、《吃饺子》(1994年)、《如此包装》(1995年)、《打工奇遇》(1996年)等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原籍西庄村,孩提时期在沈阳被抱上戏台演“彩娃子”,四、五岁便守在侧幕看戏;六岁登台演“童儿”。1937年“七七事变”后定居北平,拜马金贵为师并开始正式学戏,工青衣、花旦。此后在包头、大同、哈尔滨、沈阳、张家口等地“走南闯北”,1945年成为主角。北京解放前夕,赵丽蓉加入门头沟“青年剧社”。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与小白玉霜等同在华北戏院日夜分班演出。1952年参加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后,一直与新凤霞合作,初演闺门旦,后演彩旦。她在《刘巧儿》中扮演大婶、《花为媒》中扮演的阮妈、《杨三姐告状》中扮演的杨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观众赞誉。1953年到中国评剧院。1962年,赵丽蓉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搬上银幕,后来《杨三姐告状》也拍摄成电影。
在星光璀璨的娱乐圈,流传着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些明星,他们不但没有被拍在沙滩上,反而越老越值钱。我们知道,在很多行业里,尤其是技术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因为阅历丰富了,行情自然看涨,很多东西年轻人刚入行肯定不会做,或者做不好,但是老师傅不同,他们经验丰富,手脚麻利,一看便知问题所在,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老专家肯定挂号费就贵。可是娱乐圈不同,你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观众喜不喜欢你,你能带动多少人群,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想在这个圈子里能跟年轻人抢钱,真是非常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不代表没有,下面这些就是依然冲劲儿十足的前辈们。
舞台上的李琦,给观众第一印象就是粗犷魁梧、憨态可掬的外形,人们怎么也忘不掉他那光秃秃的脑袋瓜儿。李琦以自己的“特长外形”,从小品《捡钱包》到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赢得了观众的心。还出演过《满汉全席》《好事多磨》《甲方乙方》《没事偷着乐》《好汉三条半》等主要作品。
对总演配角,李琦有自己的“理论”:“咱生来没长主角的模样,所以演配角并没觉得心里不平衡。”作为当代著名笑星,他塑造的诸多艺术形象,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演艺圈里称他为“西北怪才”。
李琦,1955年生于山西大同。考入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李琦“出走”——得了全国戏剧“梅花奖”——作为一个演配角的,能获得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在陕西省绝无仅有。最终去北京:李琦一家三口人在一间地下室里,住了整整7年时间。
薛家燕,是TVB比较器重的老牌花旦。96年,婚姻失败,凭着无线电视连续剧《真情》“好姨”一角东山再起,不但灌录了一张唱片《再创造未来》,还一口气拍了两部电影《食神》及《黑玫瑰结义金兰》。《黑玫瑰结义金兰》是薛家燕复出后第一部担任女主角的电影,首映之夜邀得陈宝珠、萧芳芳、王爱明、胡枫、张国荣、吴君如等名人出席,四位“七公主”成员难得聚首,成为城中焦点。
薛家燕1950年3月30日出生,在50,60,70年代是粤语片红极一时的明星,曾拍无数粤语片,首次担任女主角的影片是《兔女郎》,合作的都是当时的红星,如陈宝珠、吕奇、曾江等等,当时亦发行过无数的黑胶唱片,后粤语片息微而转投电视界,加入了丽的电视台,以与黎小田主持的《家燕与小田》最为人熟识,之后转投录影带生意,及后认识了商人石保庆与之结婚。
姜大卫4岁开始登台演出至今,已有将近六十年,而其参演和导演的影视作品总数已超过一百六十部,而且他还在不断的给我们创造新的银幕形象,而且越老越值钱哦。现在找他演戏的人,都看重他现在身上散发的那种有故事的味道。一看就可以演很有深度,很有内容的人物。
童年时期的姜大卫就是一名童星,从演出第一部电影《澳门大血案》开始,接连拍摄了《近水楼台》等片。小学四年级时,他的童星生涯正达顶峰,《马路小天使》、《流浪儿》、《有口难言》、《万里寻亲记》等都是这个时期优秀作品。姜大卫19岁时通过哥哥秦沛介绍,结识了唐佳、刘家良这两位已经出名的龙虎武师,由此开始了武师的生涯,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以此为生。1968年在张彻导演的电影《金燕子》里因为一个替身动作开始被张彻注意,继而正式签约邵氏兄弟公司。1969年在张彻导演的《游侠儿》中第一次担当男主角,并成功演绎了一个为情义献身的年轻侠客;同年,在张彻导演的电影《报仇》里饰演为兄报仇的关小楼,获得了1970年第十六届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亚洲影帝”!
李司棋,1968年参选香港公主获得冠军,70年代无线当家花旦,而后淡出娱乐圈,直到今年重回无线出演《家好月圆》系列的剧集而人气大增,不仅拿下TVB视后宝座,而且和无线签约,成为当家老牌花旦。
李司棋1950年9月26日出生,香港资深无线电视演员,人称“司棋姐”,无线电视合约女艺员。1968年参选香港公主获得冠军,继而进入娱乐圈,同年毕业于第二期艺员训练班,及后被无线邀请演出《欢乐今宵》,之后参演多部粤语片。七、八十年代她与汪明荃、黄淑仪、赵雅芝合称无线四大当家花旦。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射雕英雄传》中的包惜弱。
米雪,70年代香港最红的女明星之一,出演过非常多著名的港剧,在内地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这么多年来米雪一直活跃在娱乐圈,本以为年纪慢慢递增的她会淡出娱乐圈,可是近几年在TVB的剧集中再次大放异彩,更是拿下TVB视后,风头正劲。
现时米雪虽然享受人生,但不会不拍戏,因为既为兴趣,赚到钱可以保障自己之余,又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现在米雪每天的生活仍很忙碌,有空会找朋友饮茶叙旧,闲余时间学古筝,去老人院探望公公婆婆,帮他们剪头发,过年过节亦会表演给他们看。
1955年9月2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籍贯是广东新会,米雪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她今日拥有快乐、乐观的性格,可能来自她童年成长时是开心快乐的。米雪有九兄弟姊妹,家中排行第四,与兄弟姊妹感情相当好,她上有连续三个哥哥,接着是个弟弟,喜欢与哥哥出街玩,每次出街,她总是走中间,而哥哥们散开集合,东南西北站在她身旁,使她象个女王,非常受到疼爱。米雪小时候喜欢读书,志愿是做警察,有好打不平的心,经常替同学出头。
米雪中学时参加了邵氏无线电影电视艺员训练班,而她亦好有兴趣在娱乐圈发展,训练期间曾参予了许多大型电影中的临时演员,如《十四女英豪》、《大军阀》等。
热播中的60集长剧《岁月风云》,内容横跨数十载,对剧中演员极具挑战性,其中饰演华文翰的刘松仁,更加演活了家族情仇,及中年男士对成功、失败的无奈,单单一个眼神、一个举止都充满戏味,深深吸引观众,令人赞不绝口。
刘松仁为人处事低调,入行多年绝少接受媒体访问,因为他宁愿牺牲自我宣传的机会,也不愿助长传媒“炒作”歪风,但是却无碍他的演艺事业。由他考入丽的映声电视艺员训练班,到后来签约无线,在影视圈30多年,一直不乏演出机会,并且以精湛的演技活跃于电视与电影,因此聚集一群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拥趸。
刘松仁1949年10月14日出生于香港,1971年考入丽的第5届电视艺员训练班,并曾到美国留学读电影专业。最初加盟香港丽的电视台,1976年签约加入无线电视,演出多出电视剧,拍罢《京华春梦》后于1980年签约转投亚洲电视。之后数次来回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拍摄剧集,在80年代更和演员米雪合作很多经典电视剧如《秦始皇》,《法网柔情》和《啼笑因缘》,二人更被观众选为最佳的屏幕情侣!及后刘松仁更到中国大陆和台湾演出多套剧集。他的演技被大众肯定,观众们也很喜欢他。
陈莎莉曾连续5年获得在中国台湾 “金钟奖”最受欢迎女演员,也被媒体及观众公认为“老戏骨”,并被冠上“金牌皇后”、“慈禧专业户”的称号,也曾被内地大腕级演员陈道明称为“陈老师”。
陈莎莉出演过很多“狠”角色,让观众对她“太后专业户”的身份印象深刻。
1948年11月1日出生的陈莎莉曾任会计,广告模特。1967年加入台湾电视公司成为基本演员,演出首部电视剧为《落花时节》,后签约中视,1970年演《秋菊》剧集走红,成为台视当家花旦,曾多次获选最受欢迎电视演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的港剧开始,朱咪咪开始在港剧中凭着她的形象开始搞笑了,最有名的应该是二妹姐这个角色了吧,其余的欧阳震华的戏中大多有出现,和欧阳震华也演过母子,应该关系不错。她的戏路应该很明显,就是搞笑。《皆大欢喜》中亦有她不错的表现。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也没有被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淘汰,反而是越战越勇,而且在周星驰的片子中也经常会演些角色,是上过大银幕的经典配角。
1954年12月26日马来西亚怡保出生,是新加坡及香港1970年代的粤语小调歌后,当时经常在香港的酒廊献唱。在1980年代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但到了1990年代与尹光同台演出而再度风光。之后二人一起签约无线电视,在夜间的《欢乐今宵》节目中演出。其后,她亦有在多套电视剧及电影中客串。
1968年开始学习唱歌,其后在新加坡电视演出,并且灌录国语片。
1979年第一次到香港演唱及灌录第一张广东小曲“爱情海”,之后便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于1991年初与尹光合作在红馆举办二场个人演唱会,并涉足电影演出。
1992年又再灌录另一张唱片至今仍是无线电视台合约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