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都市里面,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据媒体报导说现在大都市的年轻人90%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和妻似乎也没有幸免。于是乎,为了避免情况恶化,我试图说服妻和我一起定期去打羽毛球。可是开始是艰难的,我自从来到深圳就常约一些朋友去打球,虽然水平一直在是否满地拣毛的边缘徘徊着,但是至今兴趣盎然;而妻一开始却兴致很低,常找些借口让我独自和几位同学去打球,就是去了场地也是敷衍一阵就不想打了。
所以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持续了大约两三个月。
后来渐渐地,从我和她的日常沟通里面我发现,其实兴致低不是原因所在。妻是个要强的人,因为以前很少接触过羽毛球,所以技能欠缺是必然的了。而我们每次相约去打球的几个人,水平都还不错。因此性格要强的妻的虚荣心就上来了——不想在别人面前献丑,于是以不想打来搪塞。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 单独和妻去订场地打球,错开我和其他朋友打球的时间;
2. 克制自己不耐烦的毛病,多教她一些打球的基本要领,反复和她一起练习;
3. 每当她打出一个相对好的球时,我就极尽夸奖之能事,以激发她的信心。
4.以我自己切身感受告诉她,打球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技能,而是为了出汗,锻炼身体。反复强化这种理念给她,消除她的心理障碍。
我们才单独打过4、5次球,我发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
1.妻对于打羽毛球的兴趣空前高涨,由过去的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提醒我订场打球,还津津乐道地给我讲她锻炼中的感受,而且她非常enjoy出汗以后的那种通透的感觉;
2.妻的羽毛球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
这件事给予我的启示是,要鼓动、激励一个人去做某件他/他不愿意或者缺乏激情去做的事情的时候,要注意解读他/她‘不愿意或者缺乏激情’的深层次原因。只有找到了这个,才可以对症下药地去激励他/她。
那么怎么去解读呢?我觉得无外乎两种方式:1.注意他/她的举止/表情;2.积极的沟通,两种方式必须结合使用,才可能找准症结,而且在沟通的过程中要避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这样会对于他/她有挫败感,更加失去对于事情的兴趣或激情。
而且这样的观察和沟通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结合持续的激励。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他/她的内在动力,激情澎湃地去完成你希望他/她去做地那件事情。
作者信箱:szwending@gmail.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职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