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愠——给经理人讲《论语》之三

   2024-01-18 互联网1350
核心提示:第三句是《论语》中“君子”——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领导者”(leader)——这个重要命题的第一次出现,其实是讲领导者的最高境

第三句是《论语》中“君子”——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领导者”(leader)——这个重要命题的第一次出现,其实是讲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且适时地实践,不就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就很快乐吗?其他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就是君子吗?”  [讲解]  “ 君子”在《论语》中,有时指“有位的人”,有时指“有德的人”(据《论语译注》)。而根据《论语》的主张,有位的人应该有德(“为政以德”),有德的人应该有位(“学而优则仕”)。所以,二者是统一的。有位、有德的君子,就是领导者。《论语》对君子的讨论,可以视为对“领导力”的讨论。  尽管因为修辞的关系在第三句才出现“君子”,其实三句话都在说君子,可以看作君子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就是“学而时习之”,是学习而且付诸行动。学习而有所得,可以传授、分享给别人,就进入第二层境界——“有朋自远方来”。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对自己的不了解、不理解,能够不放在心上,才是君子的第三层境界 —— “人不知而不愠 ” 。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不指望媒体的追捧,不在意外人的不解,谦逊而自信,正是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的“第五级领导人”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2006年,美国《财富》杂志攻击韦尔奇的管理法则过时了,韦尔奇则反驳说《财富》杂志的攻击是因为他在给该杂志的竞争对手《商业周刊》写专栏的关系——这就显得有点“愠”了。  海尔的张瑞敏是一个“不愠”的例子。海尔和张瑞敏很早就开始成为大家学习、效仿的对象,早就做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但是,张瑞敏在2006年说他最近在公开场合一直谈海尔的困难,承认海尔进入了高原期,但是“不担心其他企业会笑话我们。因为,我们是在高原,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是在平原,所以,他们没有这种呼吸困难的感觉也是理所当然。”  张瑞敏公开表示过他的管理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最近接受采访时引用了老子和孙子。我想,韦尔奇和张瑞敏的不同,体现了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对经理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注释](只注第三句)  愠:yùn,恼怒。  君子:有德之人。在《论语》中,“君子”有两个意思,有时指有德之人,有时指有位之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