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反目的故事,张艺谋拍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三位王子为夺王位成为仇敌。现在,张艺谋与张伟平共同成为这样一个故事的主角:一个中国最知名的导演,和一个冒险闯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淘金客,昔日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在商业利益面前分道扬镳。
看起来张伟平是被背弃的人,他执意要个说法。这个说法背后包含着多重意思。有所谓的艺人经营权、不辞而别的解释,还有新画面这家一向以张艺谋为中心的公司今后要怎么办。
张艺谋从未向张伟平告别。张伟平称,张艺谋自今年3月就彻底联系不上了,对于曾经放出豪言“如果有一天艺谋不拍电影了,新画面也没有存在必要”的张伟平来说的确措手不及。据称新画面大部分员工已处于“放假”状态。

不过张伟平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如此信任张艺谋的做法早就将两人的关系建立在危险而脆弱的利益链条之上。他们过去16年的合作,更多是靠“兄弟”间的信任来维系,而非合约。制片公司和导演之间没有合约约束,不但拍片计划不明,导演还可能随时撂挑子。片约之中账目不明,仅仅口头讲好影片上映之后再分账,制片方单方面表示影片没有受益,导演就白忙一场。两张之间一直采取张艺谋签字报账的做法,影片大卖还好说,一旦收益状况不佳,制片人和导演如何分账就说不清了。据称,从《山楂树之恋》开始,张艺谋就已经没有片酬。
如果回顾二人的关系史,反映的却是“导演中心制”和“制片中心制”两大电影制作系统的博弈。制度的矛盾之处在于演员选择、场景安排、投资规模以及人员调配等方面。比如导演选择演员多从艺术角度出发,但制片人往往会考虑市场收益。拍摄《一个都不能少》时,张艺谋坚持启用本色出演的魏敏芝,代价是缺乏表演经验的她拍摄某一个镜头的时候需要40多遍才通过,虽然现代拍摄技术下没有胶卷成本,但其他人员时间等耗费仍会让制片人增加预算。
张伟平的制片强势逐渐体现在他把张艺谋带入商业电影之后,原本一个管融资一个管内容的分工界限越来越模糊。张伟平自己曾经说,投资张艺谋的前四部电影都属于“赔本赚吆喝”,但问题是电影不能光追求艺术,脱离市场和观众都不行。
最近的例子出现在《金陵十三钗》,据说贝尔和倪妮的床戏合约中是没有的,张艺谋本来也没准备拍,但张伟平一直在劝说张艺谋拍这场戏,让他和贝尔沟通,张艺谋努力了不下三次,贝尔才勉强同意,这段床戏后来大肆出现在该片的宣传中。
面对导演和制片方产生的分歧,曾经出品过《新龙门客栈》的吴思远认为双方事先签订完善的合同最重要:合同里要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一项项写清楚,这样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2005年年底,华谊兄弟遭遇“王京花出走事件”,导致华谊兄弟的艺人经纪业务被突然抽空,好在华谊电影业务所仰仗的导演冯小刚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仅仅在一年前,王中军以一份极其周详的长期合约把冯小刚留在了华谊兄弟,这份合约“终身有效,五年一变”,一直持续到冯小刚满60岁退休时为 止。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大王醉心于以自己设定的“规矩”来维系权威,但最终所有人都破坏了他的规矩。张艺谋和张伟平联手让这部华丽的以悲剧结尾的影片赢得超过4亿元票房的同时,显然没能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