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任势

   2024-02-18 互联网1100
核心提示: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他指出,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总是擅长抓住

    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他指出,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总是擅长抓住有利的形势,而不对部下求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合适的人才去利用乃至创造有利的形势。在这里,“任势”有三层涵义:其一,识势,即洞悉事物发展的态势;其二,顺势,即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其三,造势,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先谋后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是战争的基本法则,也是企业制订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从而最终取胜的关键。

    顺势而为

    《吕氏春秋·重己》中作过一个形象的对比,让秦国的大力士乌获用力拉住牛尾巴并往后拽,结果牛尾巴被拉断了,乌获力气也用尽了,但牛却纹丝不动;而让一个小孩子牵着牛的鼻子,牛却会乖乖地跟着他走。关键就在于,前一种情形属于“逆”,而后一种情形属于“顺”。

    有效的企业战略讲究顺势而为。管理大师明茨伯格曾经指出:战略是企业与环境的中间变量,环境如果发生显著的变化,企业战略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企业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绩效。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对形势的变化趋势要有超前的眼光,并能够迅速迎合这一趋势,重新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

    奥尔森颇具传奇性也颇具戏剧性的经历验证了这一点。1957年创办数字设备公司(DEC)的奥尔森开拓了小型计算机产业,被业界称为“小型机之父”。他带领DEC从10万美元起步,一路成长为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国际型大公司,业务范围遍及100多个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DEC已是计算机行业中仅次于IBM的巨头。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DEC:“在我的整个青年时代,最红火的计算机公司是DEC.在20年的时间里,它的正向螺旋似乎毫无逆转的迹象。”奥尔森致力于打破等级森严的传统管理体制,提出由一位经理负责一条产品线、盈亏全部由该经理负责的组织结构,鼓励和激发了巨大的创造力,给DEC注入了活力。奥尔森成为1986年第10期《财富》杂志的封面人物,并被该杂志评为“全美最成功的企业家”。

    而奥尔森的悲剧就在于他所持有的一个坚定的判断:“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人们会需要PC.”整个20世纪70年代,奥尔森一直认为,PC只是一个概念,缺乏现实的基础,将会在商业上栽跟头。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的时候,显而易见,奥尔森的判断是大错特错的,而DEC长期坚守小型机的发展战略自然也就偏离了有效的发展轨道。1989年,DEC的主打产品——VAX 9000遭受市场的重创;1992年,DEC亏损20亿美元,奥尔森被排挤出了DEC的董事会,失去了董事长和CEO的头衔。

    对于企业及其领导人来说,如果顺潮流而动,就可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如果逆潮流而动,则只能是螳臂挡车,最终一定会葬身于历史的车轮之下。在总体经济形势向好、扩张性政策成为主流的情况下,企业采取扩张型战略能够幸运地搭上“顺风车”;而在总体经济形势堪忧、紧缩性政策大行其道的时候,企业扩张型战略必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失败的概率也自然大得多。在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等大背景下,企业也应该重新审视其已有的战略是否依然具备良好的实施基础。

    在大变革时期,当面对环境的变化缺失有效反应的那些“恐龙型”企业走下坡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正是那些后起之秀顺时应势、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戴尔、联想等企业的崛起,在PC行业验证了这一点。

    善弈者谋势

    当然,“任势”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形势,还可以主动地创造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就像孙子所指出的那样,“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势篇》),一块圆的石头本不足为惧,而一旦它从高山之巅滚下来,所形成的能量就非常大了。将石头置于高山之巅,就是一种“造势”行为。孙膑沿袭了他的先祖对“势”的观点,在《孙膑兵法》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敌情、地形、气候、阵法等各方面的条件,随机应变,创造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态势,《吕氏春秋·不二》对他高度评价道:“孙膑贵势。”

    韩信“背水一战”就是“造势”的一个典型战例。公元前204年,在攻破代国之后,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乘胜攻打赵国。当时,赵王歇和成安君陈余屯集重兵,利用地形险要的井陉口,对韩信的进攻严阵以待,企图凭借优势兵力,以逸待劳,伺机与韩信决战。当时,赵国号称有20万兵力,而韩信却只有3万人马。陈余认为,在韩信兵少、又是远道而来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战胜他,因此,拒绝了谋士李左车提出的用一支奇兵切断韩信粮草、辎重供给的主张。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韩信非常高兴,命令部队在离井陉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到了半夜,韩信只让士兵吃了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即,他派出2000名轻骑,抄小路隐蔽行进,命令他们一旦发现赵军离开军营,就迅速冲进去,换上汉军旗号。同时,韩信派1万人马,故意背靠河流列阵,引诱敌人进攻。天明时分,韩信亲率大队人马,杀向井陉口,诱使赵军迎击。随后,汉军佯装战败,退至背水之阵,与已经等候在那里的1万人马汇合。陈余于是命令赵军倾巢而出,攻向汉军阵营。此时,早已埋伏在一旁的汉军轻骑乘虚攻入赵军营地。由于背水结阵的汉军已无退路可走,因此,士气高昂,赵军久攻不下。当赵军正打算撤退时,却发现军营到处都是汉军的旗号,知道军营已经被汉军占领了,一时军心大乱,全线溃败。汉军乘胜追击,陈余被斩,赵王歇被擒,赵国灭亡。

    井陉之战充分表现出韩信高超的“造势”能力。背水布阵,一方面,麻痹了赵军,诱使赵军前来进攻;另一方面,激发了汉军奋勇杀敌的决心。打了胜仗之后再吃饱饭的命令,强化了士兵必胜的决心;而奇袭赵军营地、立刻改换成汉军旗号的做法,则严重削弱了赵军的意志。整个战场的态势一长一消,最终促成了韩信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棋中高手将对弈的诀窍总结为:“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无论是战争、对弈还是竞争都是如此。只有那些胸怀全局的人,才能让满盘皆活,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只在乎眼前得失的人,打仗很容易陷于被动挨打的地步。下棋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经营企业则由于经常顾此失彼,必然会动摇企业的根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