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过后入凉秋 放纵饮食伤五脏

   2023-12-16 互联网1650
核心提示: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进入秋季,在此前由酷夏带来的食欲不振、过食冷饮过后,人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进入秋季,在此前由酷夏带来的食欲不振、过食冷饮过后,人们的胃口渐开,开始放纵一切进食补品。省中医医院的中医保健专家陈道国老师认为,进入秋季,放纵饮食进补,易让人的五脏六腑压力同时激增,从而引发身体潜藏的各种疾病。

    经常疲惫 警惕肝炎秋季发

    首先容易被引发的就是肝炎。 研究发现,一年中,慢性肝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有两个高峰,多发生在每年的3—4月份和10—12月份,而秋季的这个高峰比春季的高峰持续时间更长,复发的病人数量也更多。

    陈道国老师提醒说,秋季容易诱发慢性肝炎,也容易让一些常见的肝病复发,那么在这段时间就要特别留意身体的不适反应。例如:食欲不振、易怒、发烧、关节酸痛,还伴随着尿液呈茶色、右上腹部疼痛、皮肤出现蜘蛛痣等。

    还尤其要注意倦怠感,因为肝具有合成、贮存、分泌、解毒、防御和造血等多项功能,是人体的生化中心,所以肝受损在身体上的第一反应就是疲惫。但疲惫在一般人的习惯当中,又常被认为是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工作太累引起的毛病,尤其是上班族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职场一族 入秋后易脾虚

    在酷热夏季,成都的职场一族整日在办公室吹空调,外出就餐又常是冰镇扎啤就翻滚的火锅,一冷一热的强烈刺激下,脾脏功能早已虚弱不堪。再加上立秋后,免不了出现的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气,职场人士更容易引发脾虚。

    陈老师说,中医脾虚证包括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证。引起脾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吃,二是思,三是休息不当。现代职场一族由于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心智焦虑,极易引起脾胃失调。

    症状多变 肺燥不要轻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中医的养生观。中医理论认为,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出现肺燥症状。

    对此,陈老师解释说,秋天在五行属金,在五脏属肺,外界燥邪伤肺多发生在秋季,故又称秋燥。秋天肺受伤易得咳喘之病,因此秋天是感冒、哮喘、气管炎和肺炎的高发期。秋季的肺燥不能轻视,因为它症状多变,加上秋季一早一晚天气较凉,抵抗力较弱的人,易受凉患感冒,长期不愈,很容易转为肺炎。

    秋寒秋凉 老胃病再折腾

    随着夏秋季节交替,早晚天气凉爽了不少,许久不见的“老胃病”又来赴约了,治疗养护不及时,就很容易转为胃溃疡。陈老师说,导致秋季胃病高发的原因主要还是天气转凉,寒冷可刺激人体,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有统计表明,胃溃疡病一年中的高发时间为10、11、12月份。

    对此专家提醒,秋天天气凉爽后不可趁胃口大开饮食无忌,秋季进补一定要有节制,不能上来就大鱼大肉,可以适当在饮食中逐渐增加肉类的比重,但首先要让肠胃适应。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