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慧语智慧人生

   2023-05-12 互联网3870

调服妄想和烦恼之后,把万缘放下,并非真正学佛的目的,真的目的应该是成就大乘法器。现在牛被驯服了,能服侍它的主人了,牛与主人合而为一,我们看到的是主人悠闲地生活和工作。这时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道,无时无刻不是开悟见性。《信心铭》上说:“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时修持者又回到尘世,但他生活变得惬意、自由,成为一个生活的胜任者,一点也不落入俗套。

这时过的是实现的生活;他的心是开阔的,理事是无的,乃至事事都无了。这时慈悲喜舍的心开始流露出来。双泯(涅盘解脱)

修持者到独照阶段还是不够,因为他还脱离不了道。于是在独照的时候,普明禅师指出“归来犹有一重关”。这一重关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证到连遵循的道也不用了,这时一个人成为真正的无心道人,超凡入圣,也许这就是《显宗记》上所说:“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诃般若(大智慧)”。双泯图就是一个圆,代表大圆镜智,它是无可名状的,这正像寒山所说的“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这时,修行泯除了世俗和本体的对立,超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隔、参入、无相的本体世界。

禅的开悟过程,原则上由浅入深,由勉力而趋于自然,但每个人的差异甚大,因此这十个禅悟阶段并非一成不变。唯无论个人根性如何,学禅必须明了这些修持过程,因为它能给我们用功的步骤和要领。禅悟的训练,是用一套工具,包括生活的戒律(规范)、禅定、理事的观照等工具,从未调的自己出发,逐步训练,但最后却放下这些工具,让自性自然地流露,自在的生活。

心的训练、戒律、禅定和观照,是禅悟的工具。但工具不是人生的目的,在完成心的效能训练之后,必须放下它,用自性的智慧生活,请注意!这是回归到用自性般若来生活,而不是回归到贪执在五蕴、不安和焦虑的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