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感悟:80后的面孔

   2023-10-18 互联网170
核心提示:一个时代的人有那个时代的共性,最鲜明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的面孔。如果说50后一代人的面孔充满新中国的朝气,60后那代人的面孔

    一个时代的人有那个时代的共性,最鲜明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的面孔。如果说50后一代人的面孔充满新中国的朝气,60后那代人的面孔带有革命造反的神态,70后一代的面孔透露着相当的迷茫的话,那么,80后这一代人的面孔中确乎带着最多的自信和个性。尤其突出的是,8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常常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一张一个美国人在北京街头拍摄的照片:清晨时分,几百个中国人身穿灰色的中山装,披着透明的塑料雨衣,在马路上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情景。大部分的人脸上表情沉重,目光呆滞,严重缺乏生气。可是如今站在北京街头放眼望去,年轻人的打扮多姿多彩,不管是发型还是衣着,或是说话走路的姿态,都表现出各个不同的面目。可以说,80后一代的面孔其具有生机的程度和中国之外的年轻人无异,不再那么具有‘中国特色’了。

    在我看来,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也透露出80后一代人所蕴藏的无穷潜力:自我意识的唤醒和强调个性的价值体系,虽然与中国几千年积累的从上和从众价值观格格不入,但是却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条件。看一看对整个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几个公司: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不都是由个性鲜明的个体在20岁左右的时候创立的吗?如果乔布斯、盖茨、佩吉、扎克伯格都是循规蹈距从上从众之辈,人类的进步就要延缓许多年。

    因此,我们讨论‘管理’80后的问题,不如换一个全新的角度。那就是,相对老一辈的HR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带着欣赏的眼光引领80后一代,不管是80后还是85后,不以年龄作为划分类别的依据,而是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并且创造条件将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为企业未来的升级和进步打下基础。个性管理并不意味着废弃标准化的制度和程序;相反,正是在建立了合理的标准和程序的基础上,才可能体现出个性化的关怀和激励。

    本文节选自《管理@人》2011年第2-3期杂志,更多内容请订购《管理@人》杂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