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墙能遮风挡雨,是建设广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文学语义中,墙这个字常常带有负面的色彩。在国家之间建造的墙成为阻隔两国人民之间交往的障碍,比如著名的柏林墙;在自家房子周围垒起的围墙主动分割与邻居的界限,发出‘老死不相往来’的信号;在互联网上筑起的‘防火墙’阻断信息的流动,限制人们沟通的自由。墙,因此变成一种隐喻,表达人们受到的来自外部的压抑、限制和阻碍。当然,有的时候墙也可以是自己修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在国家层面,长城这座世界上最长的墙就是这样的产物。反过来,如果要表达向往追求自由的举动,就可以用“翻墙”、“拆墙”、“爬墙”、甚至“钻墙”等词汇。而我在这里要写的墙,是一堵实实在在的墙,并非隐喻。那就是我家楼下健身房的一面墙。
这面墙其实没有任何独特之处,之所以受到我的重视,是因为我天天必须面对着它‘走路’锻炼身体。我在跑步机上每天要走三至五公里的路,放眼看去只见一面白墙,将墙外那如诗如画的风景全部挡住,心里不免觉得遗憾。我一边走路,一边想,假如自己有透视的功能该多好,那样视野就不会被截断,可以一直延伸到无边的森林或大海中去。可是,我又不是超人,长不出具有特异功能的眼睛,怎么办呢?
有一天又在跑步机上走路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顾城曾经写的诗:
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对了,既然顾城可以在大地上画满窗子,我为什么不可以在墙上画画呢?当然,顾城在尚未真正‘画’完窗子的时候已经逝去,而我却完全可以在这堵墙上自由涂抹,而且还可以因此回应他的诗句:
我要在墙上画满森林和草地
让所有阻挡视线的障碍
消失
变成想象和美丽
于是,我买来了油漆和颜料,开始了画墙的工作。两天之后,大功告成!从此以后,我每天都可以在跑步机上一直走到密林深处 (见下图)。突破墙的限制,由自己来创造自己的跑步/居住/生活环境,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