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午:20年后谁来养活中国?

   2024-02-18 互联网1110

与故事中的那个年轻人相同,假如把现在的中国比作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依靠年轻力强挣了很多钱,变换成美元存了起来。他想着以后变老了,能够用这笔钱来养老,一共存了3万亿美元。

结果等到他真的老了,走不动路了,想花这笔钱的时候,却发现当初玩命干活挣来的3万亿美元,由于不断贬值,实际购买力可能只相当于当初的1万亿美元。

年轻时做了价值3万亿美元的工作,却只能在年老时得到1万亿美元的实际购买力,价值2万亿美元的财富在通货膨胀中被白白剥削掉了。那些被剥夺的财富最终要平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由大家共同来买单。

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70年代,中国一直是鼓励生育。中国改革开放前期30年的迅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获益于这种人口红利。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工厂,就在于各种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之后,在低附加值产品上进行的各种低技术含量的加工。

这种加工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种增长模式,是一种以量取胜的增长模式,对环境破坏很大,对资源的消耗也很多。中国只做世界工厂是没有前途的,低水平的的简单复制型加工业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不利。

一旦婴儿潮时期带来的大量廉价劳动人口老龄化,没有核心技术的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将使中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并非危言耸听。外国著名人口学家菲利普•朗曼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中国将会在变富之前变老。”

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导致青年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改革初期的1979年,中国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3。而到了2009年,比例竟然不足1/5,下降速度惊人。

中国广东的“洋黑工”浪潮与中国的“民工荒”几乎同步,折射了中国隐藏的巨大劳动力危机。民工荒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产业升级外,更重要的在于青壮年劳动力的急剧减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