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奥运闭幕了

   2023-11-15 互联网1840
核心提示:一、争吵16天、奥运闭幕了16天转瞬即逝。网络媒体和电视主播把最后的热情用在直播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从再一次担当主角的英国乐

一、争吵16天、奥运闭幕了

16天转瞬即逝。网络媒体和电视主播把最后的热情用在直播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从再一次担当主角的英国乐队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那句“这是一届充满快乐和荣耀的奥运会”。

新浪赶快公布其评选的本届奥运十大新闻:“一、中国创客场奥运金牌数新高;二、美国重登金牌榜首,英国百年战绩之最;三、裁判引发广泛争议;四、羽球八女将被取消比赛资格;五、刘翔再次因伤首轮被淘汰;七、菲尔普斯成为历届奥运奖牌王;八、博尔特卫冕三金;九、奥运男女平等真正实现;十、多项世界纪录被刷新。”

因为时差而没法赶上刊发闭幕式画面的报纸,就更加需要在今天提供全程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贺电在子夜发出,赞颂运动健儿“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极大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配发社论中,人民日报宣布:“中国体育健儿对‘更快、更高、更强’的执着追求,对‘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深刻理解,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全力维护,将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中国的荣耀,更是奥林匹克的光荣。”

“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偏见与无知只是奥林匹克恢弘乐章中的一个插曲”——中共中央机关报用下一个段落来讲述那些“刁难和干扰”。事实上,从赛事第二周开始,在中央级媒体的带头示范下,对“偏见”的指责、对“乌龙”的奚落就已经蓬勃兴起,新华每日电讯甚至上周五已经允许作者设问《伦敦奥运会是不是“史上最差”》。虽然也曾发表自家评论员曹林的《带着受害者心态看奥运会很累》,但中国青年报同样更需要在收官之时宣布这是“奥林匹克的伦敦拐点”:“申诉多,争议多,禁药丑闻屡禁不绝,公平原则渐难贯彻”。

环球时报也在今天以社评《伦敦奥运照出的中国不是歪的》反唇相讥曹林们:“热衷反省或许是过去‘过于自信’的矫枉过正,一些中国人当前对西方毫无戒心,并且认为对西方有戒心本身就是‘狭隘民族主义’。这种情绪单纯得像情窦初开的少女,西方就是白马王子,他一皱眉头,一定是我们做得不好。这种‘回摆’ 有无合理性,也只有时间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今天说它对或错,只能是抬杠。”

腾讯抬杠到底。今日话题的编辑昨天就已经试图用史料证明“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西方根本数不上数”:“环球时报最近的社论连续批评‘西方对中国的不友好已经扩散得相当宽泛’、‘西方世界经常给整个中国穿小鞋’。不知道这里的‘不友好’、‘小鞋’还指代了些什么,单就所谓中国运动员受到不公平对待这件事,就算‘不友好’、‘小鞋’的话,那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对中国人所干的那些事又该叫什么?某些乐于批评西方的媒体对非洲的‘见中国人就打’发表连篇社论了吗?有发明过‘俄罗斯的傲慢与偏见’这种说辞吗?”

而在这个到底是“西方歧视”还是“受迫害妄想”的认知差异前,针对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的激烈攻防已经如火如荼。在这场贯穿整个奥运会期间的辩论中,反对者明显占据上风,另一侧是北京日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的接力维护。

财新网今天要最后一击。旧文重读犹显不足,胡舒立这次再谋新篇,社评明言《放弃金牌政治,淡出举国体制》:“举国体制的辩护者们总是金牌不离口,对其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则不屑一顾。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有的体育主管官员惯于仅以中央财政拨款来反驳‘劳民伤财说’。须知在中国,体育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支付。财政部门曾试图核算其总额,终因项目过于庞杂而不了了之。一个‘财务软约束’的体制是注定运行不下去的;对于‘惟金牌论’,纳税人终究会不堪忍受。”

北京日报文中的“脱离具体的时代背景和条件”和“洋教条”都成为这位总编辑的批判对象:“竭力维持过时的体制,才脱离了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的具体时代背景和条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早已形成,政府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必须转变,引入多种主体才能给中国体育带来蓬勃发展的局面。顽固地信奉旧的发展观,显然无视中国社会的进步。把举国体制武断地当作一种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沾沾自喜,指斥先进国家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这种封闭思维折射的恰恰是陈旧的教条主义。”

两段主旋律之外,则是羽球假打和刘翔伤退这两个“意外”激发的巨大分歧。4年以来,中国社会共识的撕裂有增无减,借助于自媒体的扩音作用,这些体育观念乃至政治观念的对立通过伦敦奥运会这个大舞台得以表现。

所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员至少会同意人民日报对“话题奥运”的定义,在今天发表社评《伦敦奥运:自媒体激发多元观念》:“在过去的16天里,奥运对于中国社会的一次又一次冲击,引发的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在爆发出民众令人惊叹的观点与意见时,人们既能捧起让人陌生的稚气少年,也能淹没万丈光芒的旧式偶像;既能抨击西方媒体毫无理由的质疑,也会追问让球事件背后的主角。在这一切背后,显示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公共舆论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国家与个体被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个体的国家意识通过奥运被进一步唤起,但与此同时,个体的自我意识也被社交媒体所强化。在面对国家和个体价值的冲突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其中的折中点,或许,这种思考本身就是伦敦奥运带给中国社会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继续回顾和加以思考的重点。”

折中点。在被“五毛”和“公知”的互相攻讦喧闹了整整两周后,齐鲁晚报评论员沙元森也想要“从来自奥运的争议中寻找共识”:“我们要寻找的共识其实不是简单的观念一边倒,只有承认不同群体的认识差异才能更快地找到潜在的共识。曾经,我们习惯的舆论态势是强势者高声、弱势者低声,精英说话、大众听话,而现在很多不甘沉没的声音逐渐涌上来。让不同的观点得到正常的表达,恰是我们关于现代文明的共识……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奥运会,恰是社会思想日渐活跃和言论空间不断拓展的体现,这或许是奥运会对中国的又一次推动。”

搜狐和凤凰网也都献出了自己的收官策划。前者希望《让奥运回归体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奥运会的政治化、功利化,将其意义无限拔高,甚至变成了‘宫斗’的工具,都违背了体育的本质。让奥运会回归体育、回归单纯,应该成为国家和民众的共识”;后者专题只问一句“要体制还是要体质”,结语答案: “奥运会金牌是体育界向全社会传播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标志,是科技、教育、文化等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但从奥运会竞争的非充分、不完全、未对等的属性看,我们不能过度高估奥运会竞争的价值。金牌总数并不能体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实力,更无法体现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

新浪最后要用头条评论位置推荐来自广州日报的期待,评论员练洪洋寄语:“作为管理部门,当正视群众心理的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适,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群众体育、全民体育。唯有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时间、机会在足球场上驰骋,在田径上奔跑,在游泳池中畅游,篮球、足球、跑步、游泳等健身活动成为国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步子才能迈得更稳健。”

二、悍匪

连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晚也忍不住微博吐槽“希望刘翔团队也更得体,自尊,媒体也知趣些,莫再过度消费公众的同情”,就更不用说那些早已认定飞人不过是“戏子”的网民了,他们早已把目光从刘翔手术进展转向了其它新闻。

周五晚10时许,新华社发布长稿《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薄谷开来、张晓军涉嫌故意杀人案庭审纪实》,特派记者们此刻应该也已兴奋地踏上赶赴山城的征途。当然不是为了求证只有新华社才能发布的“酱油壶投毒”细节,而是为了另一桩杀人案件,另一个血债累累的持枪劫匪:周克华。

从他在周五上午再度现身杀人抢钱后,整个周末期间,微博论坛上不时传来重庆围捕进展。虽然本地媒体更适合刊发通缉令,但东方早报和潇湘晨报向全国同行们转达了更多细节,比如《警方全力围捕周克华,其在歌乐山被抓获消息系误传》、《重庆一铁警牺牲,身上有3个弹孔》、《周克华去年8月曾回家祭父,小时候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警方在周克华家安装摄像头和空调,带其母亲一起吃饭》等,今晨最新消息是“重庆四川贵州全体警察停止休假戒备周克华”。

在对这个悍匪何以能够8年杀8人却始终逃过追捕的感叹中,一些人指责中国警察无能,根据周克华因早年挫折而走上不归路的描述而指责“体制逼迫”的声音也出现了。

这或许正是长江日报今天要发表头条评论《全力以赴抓捕枪击案嫌疑人》的原因。在号召全社会向那位牺牲警员表达敬意和哀悼的同时,评论员肖擎强调: “诚然,我们需要从个人心理、成长环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思考分析犯罪行为的产生,更好地预防重大犯罪。但第一重要的,是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继续,还社会以正义和安宁。所以,现在最重要、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尽快将嫌疑人周克华抓捕归案。”

但就在陕西华商报上,作者今天恰要解剖这个“反社会标本”:“一个平日看上去与他人无异的人,突然之间就爆发出难以控制的暴戾与狂躁,将屠刀对准亲朋好友、素不相识的路人,这是怎样令人费解的极端个案?如果不对类似周克华的反社会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进行全面解读,我们就无法保证自己的身边不隐藏着周克华第二,甚至我们本身也可能变成周克华。”

三、劳教

“悍匪周克华早年曾被劳教一年,后性情大变;永州幼女母亲申冤反被劳教一年半,幸得媒体声援,旋即释放”——南风窗杂志昨晚正是将两人命运相提并论,来呼吁废除中国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

周五一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通过微博和网站争分夺秒地宣布了“上访妈妈”的重获自由。新京报次日刊出整版访谈《唐慧:我不是一个好妈妈》,这位持续上访的母亲为自己在劳教决定书中受到的指控辩解:“决定书说我闹访、缠访,辱骂别人,这些我都没做。在法院我跪过,但是跪在门边。我从不阻碍交通,不骂人。我只是跪着,举着牌子……正常的信访途径我都走过,我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下跪真的很不舒服,全身血液都不流通。我最多跪过18个小时。全身又痛又僵。”

同情者们除了高呼“假如‘上访妈妈’没被媒体关注”、“惟有法治能让唐慧不再孤立无依”外,也尝试就此向劳教制度发起冲击,他们希望像9年前孙志刚事件促使收容遣送废除一样,以个案带动制度变革。

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公布一封声称来自劳教警察的信,指控“劳教制度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当权者打压‘不听话者’的一种手段……我们也希望违法的劳教制度立即废除。”

而当发现新华社广东分社的官方微博也在昨晚公开呼吁“若能以一个妈妈上访6年反被劳教的代价换来对劳教制度的反思,且很快作出纠正,那就是进步” 后,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决定从之前劝告“饭一口口吃”的立场上更进一步,高呼“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新华社发力!追责和检讨齐头并进,唐慧案进入第二季,劳教制度怎么办?!湖南敢为人先不?”

胡锡进加入进来,他承认“舆论中的大量反对声是有其道理的”:“不经法庭审判就剥夺公民的自由,这的确与中国社会日渐开放、民主,以及依法治国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希望官方认真回应舆论的质疑,调研劳教制度的现实利害。如果要保留,说明为什么要保留。如果应当取缔,则早取缔比晚取缔主动。”但当听到对劳教制度违反宪法的直接否定后,他又要辩解:“反对一上来就给劳教扣违宪的帽子。良好治安是中国人福利的基础,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前进方向。两者今天需要新的平衡点。”

正是这两段微博发言,直接促成财经网发动微辩论:“劳动教养制度该不该保留?建议:辩论应该有基础,这个辩题的基础应是宪法与法律。支持者,应提出法律依据;反对者,亦然。”

“废除劳教,清明中国”——邓飞今晨打出口号。此时,腾讯专题《唐慧能否成为“第二个孙志刚”?》已经出现在首页,中国青年报那篇《天下难治,难治者官也》的舆情观察也得到五大门户的集体推荐。正是以这句曾被人民网头条评论引用的古训为题,作者祝华新讲解“唐慧获释凸显制度弹性”:“新华社‘中国网事’提出:唐慧自由了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个句号,其实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指向的是屡屡引起巨大争议的‘维稳式’劳教……全国人大代表马克宁曾正式提交建议,指出劳动教养的行政法规与宪法和《立法法》的精神不符。‘杰人微语’建议:湖南不妨考虑制定本地区的《执行劳动教养制度细则》,最严格地限定劳教适用范围,并将其最终决定权转移给法院,那就善莫大焉。”

四、“戳伤”

胡锡进最终没把自己对劳教制度的具体立场放上今日纸面,而是选择用《遏制恶性犯罪,公安使命艰巨》来为中国警方争取公平。第一个例子用的是重庆围捕周克成,第二个就是“12日网络爆出江苏靖江一公安子弟因邻里纠纷刀砍一名女子,一些人刻意突出作案者父亲是当地公安局干部,推动仇警和仇官情绪。”

其实,这位环球时报总编辑早在昨晚就已针对此事在微博上劝人“莫因个别公安亲属犯案而仇警”:当有跟帖评论者嘲笑“胡总很傻很天真,谁的儿子很重要,没点靠山,普通人的儿子敢这样吗”后,他回答“没靠山的人举刀砍人的也很多哎,而且大多就是纯刑事犯罪哎。看你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望早成熟,知道不光官二代会砍人,对你自己的安全有利些。”

不过,写明“官二代”显然对网络鸣冤大有好处。贴出那段时长近两分钟的监控视频,受害人之子费煜昱周六早晨发布微博:“求关注!持刀者是江苏靖江市公安局陆胜民之子、市政府公务员陆剑波”。但这显然还不够带来疯狂转发,直至搜狐视频官方账号在昨日下午三时许提供包装:“江苏靖江市某公务员之子当街狂砍手无寸铁妇女。网传江苏靖江市某公务员之子当街对刘某女孩非礼,遭女孩反抗,两人一气之下从车上拿出砍刀连砍刘某34刀,场面凶残血腥,伤者身上多处血管破裂,跟腱断裂,缝制上百针。并当众狂叫:贱女人摸一下会死?”

愤怒转发的人们涌向靖江市公安局官方账号,发现前一天已有通报,即“8月10日晚7时30分左右,靖江市靖城街道虹兴社区居民缪某(市公安局副政委陆胜民之妻)与邻居臧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并互相殴打。此时,陆剑波(缪某之子)刚刚回家,见状即从车中取刀将臧戳伤。”

一个“摸奶、摸阴部”、一个“戳伤”——或许非得这样,苦主需要夸大其事,官方需要大事化小。察看过那个血迹斑斑的视频后,网络围观者固然承认所谓“当街非礼”是耸人听闻,但更担心靖江警方不能秉公办案,“戳伤”之定义已是明证。

山东商报今日即摘录异议:“‘明明是砍,怎么是戳了?大男人拿刀子当街砍人,这叫争吵?车中随时携带利刃,随时拿出来动手,这叫戳伤?靖江公安局里有识字的人吗?’有网友评论道。更有网友质疑,靖江公安这是在玩‘文字游戏’,目的就是弱化此事的恶劣影响。‘视频看得一清二楚。希望公安机关公事公办。’”

网易午前将新京报报道以“江苏共青团干部持刀砍伤女邻居”为题推荐在首页头条,视频过程在文中被描述为:“8月10日19时50分,一名男子手持砍刀将一长发女子推倒在地,随后挥刀猛砍连带脚踹。随后,女子在他人帮助下躲进屋中,但行凶男子对着铁门连踹数脚,后又从旁边的栅栏向屋内猛刺。”

根据文中引用伤者臧红梅所述冲突原因:“陆家在小区私搭乱建、占用公共绿地,‘很多小区业主对此有意见,多次通过市长热线等渠道投诉。’10日晚,因停车问题,两人发生纠纷,缪某来到臧红梅家门口,互掷砖头,两人随后打了起来。”

南方都市报更宣布查证到陆剑波详细身份——“现任团市委青工部部长,拟任东兴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在配发的现场描述中,“费煜昱对南都记者称,陆剑波在袭击中曾喊,‘公安局是我家开的’、‘杀死人没问题!’费煜昱的舅舅臧先生也对南都记者确认陆剑波说过此话,并称110到场后,围观者也对警方描述了这一细节。根据家属提供的一段视频,民警出警后,多名群众对家属的摄像机讲述案情,其中一名围观者说,‘公安局是他家开的’。另一名曾在现场劝架的群众在接受泰州电视台采访时也说,陆剑波当时曾说‘跟老子干,我要你的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