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起诉邹恒甫 会赢吗?

   2023-11-15 互联网1780
核心提示:北大有权利起诉邹恒甫起诉邹恒甫是北大的权利、理由也充足据北京大学新闻中心消息,北京大学今日(8月31日)正式起诉邹恒甫,起诉

北大有权利起诉邹恒甫

起诉邹恒甫是北大的权利、理由也充足

据北京大学新闻中心消息,北京大学今日(8月31日)正式起诉邹恒甫,起诉书已递交法院。北京大学表示,这一罕见的恶劣事件严重损害了北京大学的声 誉和教师队伍的形象,严重践踏了北京大学院长、系主任和教授们的尊严,严重伤害了北京大学师生员工和校友们的感情,也伤及了梦桃源餐厅的无辜员工。

北大的这三条理由应该说是成立的,邹恒甫后来也承认自己写北大院长系主任的淫乱是“夸大”。不管如何,邹恒甫这种“太 夸大了”的爆料已经对不少人形成了伤害。伤害之一:无辜的院长、教授、系主任。既然是“夸大”,就说明有不少人属于“被淫乱”;伤害之二:梦桃源餐厅女服 务员。68个被单独谈话的服务员中,有不少女服务员本处于社会底层,却因邹的“夸大”之语,影响了她们的清白,被人唾骂;伤害之三:北大的脸面。堂堂百年 名校,陷于“桃色丑闻”之中,却拿不出更好的还击办法。

北大起诉邹恒甫是正常的,如果不起诉,会让人不解,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面对邹恒甫的夸大爆料,北大为何不起诉?是心虚?还是不屑?

邹恒甫若拿不出实证,就应得到法律制裁

几天来,北大的态度颇为诚恳,一再吁请举报者拿出真凭实据,配合调查。邹恒甫却顾左右而言他,要么转发其他人举报信,要么声称只跟中纪委谈。这种做法令人捉摸不透。

照理说,邹恒甫可以不公开具体材料,但总该向北大提交证据。就算不想跟北大谈,中纪委的大门难道他找不到?邹恒甫的这种做派,给人以不诚实、不负责之感。现在被告上法庭,则解决了这一难题,邹恒甫必须拿出真实证据来了。

不过梦桃源女服务员比北大更有必要来起诉邹恒甫

邹恒甫在接受某报采访的时候,称有服务员叫他老公。但这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就很淫乱,二者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尺度。

可以佐证的是,北大知名教授贺卫方在微博中也对此事提出了质疑,他称:“梦桃源北大店08年开张,邹07年即离开北大,居然20多次;我作为现职教师,迄今不超10次,且从未享受‘老公’雅称”。在这种情况下,梦桃源服务员可以起诉邹恒甫侵犯其名誉权。

邹恒甫全盘皆输也不是没有可能

邹恒甫已经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公信力

邹恒甫搅起浑水后,又以“夸大”为“诽谤”辩解,以“为教育神圣呐喊发威”的堂皇外衣为泼污水行为涂脂抹粉,以“这是我的一贯风格”作掩护——但与前些天一直硬挺的言论相比,其实已经在认错,承认自己“笼统”、“夸大”了,将“奸淫”偷换成了“淫乱”,将“北大院长系主任教授”缩窄为“少数院长副院长教授”。做出认错的姿态,说明起码他已经意识到这种不负责任的爆料方式是不对的。

这样的认错,真是极具反讽意味,邹先生一直在微博上号称“中国经济学第一人”,“我说话往往夸大”的认错,等于自砸了这块自树的招牌。一边承认“我说话往往夸大”,一边还在说“我要大大地为教育神圣呐喊发威”——这是不是夸大其辞呢?仍在现身说法左右互搏自打耳光。邹恒甫这样的学风、文风和公共表达之风,只能为自己的公共形象减分,并殃及自己的经济学研究。

北大不可能是没问题的,也有诸多令人反感之处,但极少可能是邹说的梦桃源故事

北大是不可能没问题的,就像中国高校、教育、官场不可能没问题一样,这个,属于大家感同身受,无需调查就有发言权的命题。比如邹恒甫微博上特别转载了多年前媒体的报道:北大一教授到云南,早晨结识一位二十岁的高中女生,晚上就开房。邹恒甫有宿怨在先,哗众取宠在后,最后又试图操纵民粹,影响媒体,全盘皆输自不奇怪。

回到事件本身,既然邹恒甫声称举报北大不是搞个人攻击,而是希望把中国教育搞好,那么他就应该尽快提交或公布材料证据,让相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哪怕是把这些猛料发给阿桑奇的维基揭秘,也比这样捂着好。这不仅无助于揭示真相,也让人怀疑邹用意何在。如果确有其事,我想任何人都会支持他与北大“斗法”,倘若事实不存在或被夸大了,这样“斗嘴”下去只会为人耻笑。

不过北大就是赢了官司,也输了“天下”

就此事来说,北大危机应对很蠢

蠢点之一是危机应对问题。现在起诉虽然不晚,但也不是上策,北大是个副部级的高校,针对来自公众的批评,即使其再不靠谱再胡说八道,诉诸法律都绝对不是上策。坦然应对,欢迎批评,澄清是非,留待公议,是为正道。

之前的时候,要不索性不回应。邹教授的“炮轰”,无疑极为偏执,没有提供明确的证据,而是一竿子打了北大、院长、系主任、教授以及餐厅服务员。对于这样的“乱指”,北大可以不回应。但当时北大选择了回应,却急于脱责。合理的回应,首先要请邹教授提供事实依据,说明是哪位院长、哪个系主任,与哪位服务员有钱色交易,而不是道听途说。

尤其是北大发言人蒋朗朗还说,对于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事情,邹恒甫能说出这样的话,不知道其居心何在,“也许对几年前北大没有继续聘任他而有所想法”。其实不管邹教授是否与北大有利益纠纷,也不论其出于何种居心,他都可以质疑、检举,在此学校关心的不该是他有何动机,而是他举报的事实是否存在。

后来北大在其新闻网上发布评论员文章,可算是更蠢

北大一开始的应对就很蠢,不过后来,此前一直低调的北大新闻中心,突然发出一篇题为《言论当真诚自由即责任》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这可算是蠢到顶峰了。

这一“特约评论员”文章,实在是北大危机公关的一个昏招。也让人感觉很怪,这个特约评论员是谁呢?是北大自己人,还是花钱聘请的校外之人呢?特约评论员文章,是公共媒体常用的一种公共表达文体——它的核心要义在“公”,而北大作为被质疑的当事人,是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的。作为当事人,所能做的是提供事实供舆论判断,而不是自己冲在一线去作价值判断,站在自家门里骂门外人。高明的危机公关之道在于,身陷负面新闻中的当事人,要有自觉的回避意识,多作事实信息的提供者,避免去作价值判断,否则,容易授人以话柄。

邹恒甫曾是北大的一份子,他们现在的闹剧,恰恰是大学的一个缩影

一方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一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第一个哈佛经济学博士,自称是中国第一经济学家的邹恒甫。而后者也曾服务于前者。如今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一种悲哀。

编辑套话:建议梦桃源女服务也站出来起诉邹恒甫,是真是假,法庭上见,总比隔空骂战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