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围观的胜利

   2024-03-11 互联网840
核心提示:一、体制逻辑17时37分,@人民日报;21分钟后,@新华社中国网事这两个带领全国舆论围攻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的微博

一、体制逻辑

17时37分,@人民日报;21分钟后,@新华社中国网事——这两个带领全国舆论围攻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的微博账号,在昨天下午以播报突发新闻的方式,宣布“从广东有关方面了解到,广州市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已于9月2日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进一步处理。”

互联网上一片解气之声。赞扬中央媒体摸军队的“老虎屁股”成功,欢呼微博再次发挥舆论监督强大威力。当然,也有飞象网总裁项立刚指控新华社“扮正义”其实是要借机销售自家舆情监控产品,相信“一盘大棋”的人更猜测这只不过是“神仙打架”,是十八大前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司马南就已在微博上抱怨:“这一次,有点怪,北京地面几家报纸,包括新华社大失水准的文章在内,发了狠地揪住事情不放,且着意于事件之外,好像非要杠出来一点弦外之音,非要上纲上线,非要你死我活,非要毁我长城,非要深挖出点什么东西不可。到现在为止,基本事实尚不清楚,网上发酵戾气肆虐……这是干什么呢?”这位左派意见领袖是在回应央视评论员王志安的评语,即“事情闹大了,网上舆论不可收拾,先让方大国停职检查,平息民愤,符合体制逻辑。但,不证明此前网上的指控就是事实。”只不过,在绝大多数网络发言者的理解中,恰恰相反,让方大国停职检查就意味着“官方终于承认军官打了空姐”。

所以,他们现在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向曾为方政委发布免责声明的越秀区委宣传部要一个说法。

财新网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强调“宣传部门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应该及时通报信息,但发布时需要明确,该结论究竟是经过纪检部门还是其他部门的调查”还只是前戏,更猛烈的抨击来自今晨各报。

钱江晚报明言《该打板子的不只方大国》:“这是一场集体围观的初步胜利……果然,方大国迎战之手还是伸出来了。他的手上,还相护着另一只更强有力的大手——越秀区委宣传部。从传出被打的空姐“与方大国达成相互谅解”,到越秀区委宣传部公布“只是空姐与方大国妻子之间的相互拉扯”的所谓真相,人们掂出了这股相护之手的力量,已经构成了权力之于民众意志的挑战,权威之于公众智商的较量。但围观者不信邪,他们睁大了眼睛,想看一看那只遮天之手,能否真的把真相包裹;想试一试这片天空之下,公道与正义究竟是否还有力量。”

“公众围观的不仅是真相,不仅是谁输谁赢,更是围观了越秀区委宣传部作为公权部门,作为一级组织,如何倾尽全力为方大国作为官员的个人行为背书的过程”——这份浙江报纸为方大国被停职接受检查而拍手叫好,要求问责“明目张胆地扮演了一边倒的形象”的越秀区委宣传部:“如果对此不追究,不问责,不处理,它带给民众的杀伤力,远比方大国和他的妻子抡向空姐的拳掌更大。它抡向的,是广大普通百姓。”

同城的都市快报也不甘落后,除了为《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方大国被停职》配上副题“为什么当下每起丑闻的曝光,似乎都成了官方整体形象的灾难”,更由首席评论员徐迅雷质问《欲减之责,何患无辞?》:“ 一个官员在外惹了事,不管这事多大还是多小,这官员归来之后,当地相关官员形式主义地‘调查一下’,然后圆滑地宣告这官员一点事儿都没有——由此激起的民愤,尤其在网络上澎湃的‘网愤’,那是可想而知的……古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原来今有‘欲减之责,何患无辞!’”

新浪今日亦出专题,以8天前另一起殴打空姐事件以肇事者被拘结局为例,叹息方大国“捏伤”空姐“本应该是一起很普通的治安事件”,却因越秀区官方包庇当事官员而成为公共舆论事件:“政府能否规矩些,让一起治安事件在法律范围内解决?”

的确,对方政委来说,这桩机舱常见冲突之所以变成有碍今后仕途的重大事件,一拜其官员、尤其是军官身份所赐,二恰因越秀区官方之回护。所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今天要为公权力一叹:“事件的扩大,与当地政府的应对不当有着莫大关系,正是它再一次将舆论对个别官员行为的不满,引到了对整个官方公信力的质疑上。可以说,当地官方拿整个官方形象和组织声誉为个别官员的错误行为埋了单。”按照这篇新浪重点推荐的文章的分析,“坏事只是个别官员做的,为什么一些官方喜欢站出来掩饰呢?一方面是习惯这样做,心虚地认为‘这是地方的丑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一方面,可能是旧官僚体制中那种‘官官相护’的思维,驱使着官方与个别行为失当官员站在一起,把舆论当作敌人。越秀区政府对待方大国就是如此,方是需要善待和保护的‘内部人’,而舆论是别有用心的添乱者,官方需要一致对外——其实,犯错的方大国才是官方需要警惕的‘外’。”

这篇《政府不应被个别官员的贪腐绑架》若是刊登在环球时报上应该也并不违和,因为胡锡进总编想要阐述的也是这个道理:“越秀区区委宣传部为方大国背书是个败笔,它制造了‘官官相护’的负面印象,对政府形象的损害不比方大国‘殴打’带来的小。各地政府都应以此为殷鉴。今年以来的多地公共危机中,官方的舆论应对少有成功者,国家管理高层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畅销子报就此定义中国似乎正在进入“扒粪时代”,而“方大国们必倒”:“或许方大国和他的朋友会感到委屈,因为乘客与空乘人员发生冲突,通常情况下舆论支持空乘的概率并不高。但由于方大国是官员,舆论坚定地站在了空乘一方,私了和辩解都毫无空间。方大国如果是普通人,他的错误只需承担有限责任。但因为他是官员,舆论对他施以直至停职的‘极刑’,是他在微博时代必有的‘倒霉’……何为舆论理性可以探讨,但舆论在政治上永远都是对的,这一点请各地官员们牢记。只要舆论对官员的道德追究有事实依据,该官员的仕途就可能塌陷。这几乎是舆论开放社会的铁律。这一点也请中国所有官员牢记。”

如果不是微博,如果不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微博,方政委和越秀区会不会这么“倒霉”?今天的东方早报除了用头版标题宣布《方大国“停职检查”,空姐“暂时休息》的进展外,也在社论中承认“停职调查是个很好的转折,但真相远未水落石出”,因为,“昨天下午又有人在微博里提出了关于本次事件有别于新华社版本的另一种说法。此事俨然成了‘罗生门’。其实,‘真相只有一个’,我们期待权威的声音:以扎实的证据、欢迎监督的态度,还原事实,及时发布,不枉不纵。这才是对空姐、对方大国、对公众最负责的态度。”

准确地说,这“另一种说法”并非昨日方现,而是在上个周末就已由人撰写发布,称拉扯行为主要系因空姐在言语争吵后拿手机对方夫妇拍照所致,并指控空姐家人“开来4辆奔驰车”、“在了解到方的真实身份时,在派出所拍着桌子说‘我们不接受调解,我们就要把事情搞大’。”这种描述更多地是被王志安、点子正等人在微博上转发,前者更讽刺“越秀区宣传部说方大国和空姐之间仅仅是拉拉扯扯,大家说政府的调查不可信。可现在有关部门宣布方大国停职,大家又一窝蜂地据此认为方的确打了人。越秀区宣传部说方大国和空姐之间仅仅是拉拉扯扯,大家说政府的调查不可信。可现在有关部门宣布方大国停职,大家又一窝蜂地据此认为方的确打了人。逻辑呢?究竟谁脑残?”

或许,人们都更偏爱接受符合自己想像的那个“真相”吧。新华社版真相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多数围观者的信任,无非是基于他们对“官员蛮横、军车霸道”的生活常识。所以,当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还是什么都没写时,解放日报已经要借机教育上海的党员干部,由凌河亲自执笔,用《“侧滑”与“拉扯”》讲解从哈尔滨阳明桥到南航飞机上的故事:“其实云遮雾罩的‘官话’里头,也有坦荡直白的——那便是方部长‘拉扯’或‘殴打’了南航的空姐后,他的官太太高吼的那句话 ——‘不就是一个乘务员吗?我认识你们老总’!由我听来,这才是‘真话’,真正的所谓‘官话’,他们内心的傲慢和张狂,以及某些官员出手之粗、出言之戾所依仗的那一张‘底牌’呵!”

其实,新华每日电讯和人民日报也是很有默契地把正义和良知暂且留在微博上,他们最多只是允许作者写一篇《天上无小事,别让戾气进机舱》。按照东方早报的说法就是:“央媒微博抢滩‘民间舆论场’,人民日报、新华社微博罕见强势追踪网络热点粉丝暴涨,或体现战略转型。”二、接着编吧

把杨达才和方大国放在一个版面上,是个流行思路。钱江晚报是《“大国”被停职,“表哥”嘴很硬》,重庆晨报除了在头版放上他们二人的漫画头像,还附赠预言“方大国倒了,‘表哥’杨达才还能挺多久?”带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最新解释的还是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在昨天下午发布他的电话采访录音:“我工作,我老婆工作,我儿子工作,我(儿)媳妇工作,我这一年光工资收入就十七八万一年,我家没啥负担,我父母也都去世了,我儿子也喜欢表,实际我和他有时戴表也通用,我父子两个一会儿他戴戴戴这个(一会儿戴戴那个表),他前几天就想要(万宝龙)他说他要去戴一段时间。”

从承认5块手表到被发现戴过至少11块手表,并招致湖北三峡大学在校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申请公开其2011年度工资后,杨局长的最新辩白看来还是不太成功。在新华社“微笑局长家庭年收入十七八万,信不信由你”的微博点评带领下,人们齐声回他一句“您就接着编吧!”

还是五大门户编辑有心,今晨均已在首页下方配上最新动态——《路透社:十八大前,高价奢侈品在中国遇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