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单身投资”的那些事儿

   2024-03-11 互联网530

“人是情绪性动物,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有人可以依靠,如果是单身的话孤独感增加,相应的为失衡的心灵找回平衡感的‘投资’就会更多。”百合网首席婚恋专家周小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同样表示,很多单身族尤其是单身宅女,单身越久,就会进入一个要通过疯狂购物等消费行为来进行“自我补偿”阶段。其实很多消费已经不再是因为“实际需要”而购买,更多的只是一个心理交换的过程。“就像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单身女孩说‘爱别人不如爱自己’,给自己买这买那毫不吝啬,而这种无节制的消费势必会导致更高的生活成本。”周小鹏说。

长期落单“沉没成本”越多

婚恋专家普遍表示,单身也存在一个界定的问题,分为短期单身和长期性单身两种。“过了适婚年龄段,单身生活的时段拉得越长,与同龄已婚人士相比其生活成本支出也就越多,最明显的,就是聚会交友方面的成本。”周小鹏表示,情感交流是人的本能需求,已婚人士也会有朋友间的交流和聚会,但单身族在交友上的费用则会更多。

“谈恋爱的人可分三种。一种是找个外形、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各项基本条件合适的就行;第二种是要‘有感觉’;第三种则要求前两者兼备。”周小鹏表示,后两种单身族是更容易长期“落单”的。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包括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有一种说法认为,单身时间越长,尤其是为了事业打拼而选择单身的人,落单的时间越长,其付出的沉没成本也就越多,让婚姻的选择变得更加不容易。

婚姻生活“性价比”更高

除了更多冲动消费、更多聚会交友费用等显性成本外,周小鹏认为,很多大龄单身族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宅男宅女、特立独行更多的集中在这些人身上,而在社交中,他们更容易跟同事起冲突,不懂得适当妥协。因此,会无形中影响到其职场上的晋升问题,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也会相应降低。

“所谓成本对比,其实也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无论单身还是结婚,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每个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理由。”张佳芮认为,或许有些单身族很享受当下多花一些钱、多一些自由空间去参加交友聚会,不愿被婚姻束缚,也不想通过婚姻去减少这部分成本;也有些人打算“先立业后成家”。但是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生活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会是一个“大概率”事情,也就是说婚姻生活的“性价比”更高。

张佳芮给予剩男剩女们的建议是,首选要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身条件,择偶标准等,把握好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婚姻机会。权衡“脱单”的得失,判断哪个才是“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

问问经济学

婚姻也是一种“经济互助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教授开创了一个经济学的分支门类,即家庭经济学。现代社会中,家庭经济学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居家过日子的理论依据。在经济学家眼中,感情的问题,同样也是利益权衡的问题,只不过这里的利益包含了感情而已。爱情和婚姻就像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分析。

在上述前提之下,婚姻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婚姻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与结婚和离婚直接相关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为追求一种状态而放弃另一种状态所损失的福利。两个人只有在结婚的共同所得大于单身时的分别所得之和的情况下才会结婚。换句话说婚姻就是一种“经济互助组”,当男女双方分开生活的成本高于结婚之后共同生活的成本时,结婚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